坐了半个多小时后,带队的老教授提出了一个问题:
“顾同学,我们粗略看了一下,你这些材料都很务实,作为毕业设计绰绰有余。不过还是有一部分同学的毕业设计,跟一开始说好的选题有点不太一样啊。
这里怎么还有十几位同学,研究的是‘填海施工机场跑道’之类的细分领域?据我所知,我们交大设计院一开始给兰方国际机场设计的方案,压根儿就不需要填海吧。这些人是不是在兰方混日子呢?顾同学,你本人肯定是一心求学,我们绝无怀疑,但还请你不要包庇其他不上进的同学。”
“就稍微填了点海,机场跑道末端周边本来就要清空的,稍微伸到海里一点节约用地嘛。”顾鲲胸有成竹地解释。
“我不记得这是后来谁说服我改的方案了,总之是说就拿之前平整地块多出来的那点土方石料废料、建筑垃圾稍微填一填,不增加施工成本的。既然不要我多掏钱,还能效果提升,我就答应了咯。你们的人自己非要拿我练练手,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也无所谓啊,反正我不额外出钱。”
“好吧,那我们暂时没有问题了。”老教授很上道地没有再多问,他知道这里面水有点深,也不知道过去这一年,在那片南洋热土上,究竟夹带了多少私货,练了多少手艺。
其他不按最初设计来的地方肯定还有,索性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做人难得糊涂是福啊。
第59章 一身正气的老硬币
海院的老教授们还是比较上道的,摸排了几天顾鲲手下那些同学的毕业设计后,就寻摸出点味道来了。
有些设计单位,似乎把兰方国际机场在内的好几个兰方基建工程,都当成了实验新的施工工艺、验证勘测设计契合度的练兵场了。
毕竟,和地理环境相关的基建工程,一个地方就有一个地方的地质基础,水土不同。
在北方实验得很不错的施工方案、勘测设计,到了南洋可能就不一定适用。不同的海域海水水温、盐度、导致的地基填充的差异,都是学问。
国内么,海蓝岛算是南海岛屿了,但海蓝毕竟是大陆型地貌的,不是珊瑚岛礁。而以97年的形势,去威沙群岛、绍沙群岛做事,有可能引起某些受害妄想的邻国紧张。
所以,拿兰方的工程环境练练手,也就是顺理成章的题中应有之义了。
同时,这种练手的成本规模肯定不会大,都是在原有设计上稍微贵个几百万千把万人民币的小调整,纯属只干一次积累经验就够了,不是真的大规模去给兰方人送温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