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康看着他,等待下文。
陆尚于是继续道:“祖父对大汉的忠心,天地可鉴,自不会反对殿下。可扬州众多世家,必定有许多人不愿看着殿下如此作为。先前因土地一事,已致使某些世家不满,此举更甚一步。书院若开,只怕会令他们顾虑不已,以至心生叛意。”
“扬州一片反对之声,殿下自会收回成命。”
陆康微微颔首,并没有做出评论。
他看向另一位孙子:“你呢?你又是如何看待此事的?”
陆逊道:“祖父,孙儿以为,书院一事,殿下极有可能获得成功。”
“哦?”陆康问道:“这是为何?”
“长沙王殿下身份尊贵,无论在军中、士人、民间,都有着难以想象的威信。堂兄说得不错,的确有世家因土地一事对殿下有所不满,然而,却并未有人因此生出事端,他们甚至连表面上的一丝一毫的反对都不敢显露。
“这是因为,即使是心中不满的世家,他们也同样深信一点:以殿下的英明神武,日后必将恢复汉室。世家若是联合起来,或许能逼迫殿下让步,但忠心如祖父的士人并不在少数。此种情形之下,反抗无异于自寻死路。”
“殿下唯一能令世家挑剔之处,在于有违礼制。若有人想阻止殿下开设书院,也唯有使用此种名头。然而,本应最遵循传统与礼制的郑玄,却决定出任书院祭酒一职。显然在这件事上,郑老先生表达了对殿下的全力支持。”
“殿下依照圣人的言论,修建读书之场所,并得到大儒的鼎立相助。既然如此,世家又还能拿出什么名头来反对此事呢?”
陆康听了忍不住地点头。
陆逊虽然聪慧,可今日这番分析,着实让人感到非同寻常。
便是自己,一时之间也想不到这些。
他不由夸赞道:“甚好。如此短的时间内,你便能想到这些,实是不简单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