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她今年的三九天要带着亲朋好友们做好更慎重的防寒准备,甚至专供宇航局的恒温服都要想办法买一些备用。
黄智那里呢!根据他的地质知识,如果真出现大型地壳运动,不是地壳常规性震动状况的话,那么地震等级就会呈现震动等级次序提升,或跳序类提升,并且面积越大,间隔时间越长,面积越小,间隔时间越小。
例如一座小岛大小的地质断层要是正处于地壳运动状态,那它一般开始时大约一级至两级,十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后就可能出现二至三级、三至四级的震动,然后可能隔几分钟就爆发出它需要散发出的最大震动。
但是这样的地壳运动要是放到一片大陆上呢!这个周期的时间可能就会根据牵涉范围扩展到小型地震出现后的十几天、几十天、上百天才提升一两个次序等级,再等几十天又提升一个次序,直到几天、几分钟的间隔,最后一口气爆发出最强震感……
也就是说若是根据未来的终极盘古大陆形成情报,这次的范围是整个地球,还是在中微子超常爆发下的超速进行下,那它的爆发周期和次序估计将史无前例,没有任何人能推测出详细时间和次序。
只是按照一般的地震规律,和麦克寇提供的2021年地震规模才会达到灾难程度,那么今年各地出现的地震等级应该在三四级左右,大威力的应该明年才会出现。
所以自己现在要做的准备就是防寒准备,而且不是一般的防寒,是要达到能在南北极环境下长达一个冬季的生活准备,这对生活在海边,气候比较温和,四季变化和缓的她来说,真是一个考验。
好在现在这种信息透明化的环境,有什么想要了解的知识,在网上都能得到答案,不过向这种更严重的降温可能,她需要更专业的专家们进行解答。
在网上搜了一会儿,大都是农村靠火炕,城市靠集体供暖,当她提出万一火炕不管用、集体供暖因为温差较大出故障的可能时,低下给她回了一排说她杠精的回复。
何可乐无奈厚着脸皮,满怀敬畏的给学校这方面专业的教授打了个电话,详细请教了一下若是南北极的寒冷环境短时间内出现在大城市怎么办?
因为这个专业在学校比较冷门,估计教授挺闲的,听了她的问题后,非常详细的给她用专业、想象描述等方法解释了一番。
根据对方的回答,教授认为假设要是大城市出现极地寒流,那么首先高层十分危险,关键时刻,高层的气温跟地平面根本不是一个级别,所以人们要尽量住到低矮的地方。
但现在为了保护环境,人们采取了集中供暖的设施,加上空调可以弥补天气降温时暖气不够热等问题,要是城市真出现极地那种环境,首先各城市的电力系统肯定会因为降温出现故障。
电力损坏,就代表着大部分空调无法使用,就算一些豪宅、单位、公司有自己的备用供电设施,并侥幸没有被降温损坏,在气温非常低的状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