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摊的第二天,秀晴依然是凌晨天不亮就起床,然后和面擀面,提前把面条做好。都做完了便叫张节起床,二人吃过早饭再一同出门。还是先送张节上学,再去集市摆摊。
这日,秀晴刚把车停下,就有几个附近的人家因着昨日吃过了她家的面,今天又来继续光顾的。
秀晴见了,忙把桌子板凳摆开,请人家稍坐。自己戴好围裙缚起衣袖,坐在炉子跟前生起火来。
汤刚刚烧开,便又来了一拨人。大家见她手上不停活计不断,也不催促,只坐在一旁。有的搭起话头闲聊起来,有的只干等着。
秀晴这头煮好面,一一给端了过去,不等她坐下歇口气。后头来的客人便络绎不绝,桌子不够坐了,便端在路边吃,甚至还有附近的商铺人家拿着自家的碗来,买了面端回去吃的。
大冷的天,秀晴忙活出了一身的细汗,连口水都顾不上喝。不过一个多时辰,早上备好的面条又卖了个七七八八。
日头渐渐升高,面摊跟前人也少了些。秀晴刚坐下身,便听前头又来了客人。
“一碗素面。”来人是个一身灰色夹衣的男子,身边放着一根扁担两个竹框。
秀晴煮好面端过去,看见框子里竟有些竹荪和口蘑,便向男子打听道“这位大哥,竹框里的东西可是拿来集市上卖的?”
陈大山正要吃面,冷不丁听老板娘跟自己搭话,愣了愣神回道“是,没卖完,回家自己吃了。”说罢,捧起汤碗喝了一口。
秀晴一听这话,心想没准自己能买下来,这山里刚摘下的菇子不管煲汤炖菜味道都特别好。于是也不管对方不兜搭,自顾自坐下来问道“敢问大哥这东西怎么个卖法?”
陈大山见对方要买自己的东西,便也放下碗,认真说“你要买我也懒得再背回去,剩下这么点四十文你都拿走吧。”说罢不管对方接不接受,端起碗又埋头吃了起来。
看这男子一副不想与自己讲价的样子,秀晴颇感无奈,虽然四十文的价钱并不便宜,但这些菇子看样子水灵得很,怕不是这男子一早天不亮就进山去摘的。便起身去了灶台后面数了四十文递给吃面的男子。
这时陈大山已经吃了一大半,不像刚开始那样肚饿难耐,一边收了钱也不数就揣进怀里,一边也应承一句“虽然贵些,但是我半夜就进山摘的,你吃了就知道,鲜得很。”
“大哥经常进山里摘了这些东西,挑到县城来卖吗?”
“三五日来一回吧。”
“可否劳烦您下次进城,先挑来我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