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书院闲情

山川书院。

窗外头又下起大雪,袁甫坐在自己屋中,边上垂首立了个年轻男子。

“查清楚了?”袁甫问。

“是,那人名叫李镇。是清榆县的捕头,年方二十四,家中无父无母,尚未娶妻。”

“怎么还未娶亲?”袁甫皱起眉。

“说是从小习武,要藏阳于身,不宜过早成亲。后来双亲接连病逝,现在还在孝期当中。”

“人品操行如何?”袁甫又问。

“据说李镇此人身手不错,为人品行端正、谦和有礼,再加上办事得力,很是受到县衙的重用。”

“倒是个不错的儿郎。”袁甫缓缓说道,指尖摩挲着膝上的书页。

垂首的男子见此不敢出声。

“你回去暂且不管那李镇如何,多留意张家面馆的动静,有什么事及时让我知道。”

既未出孝便暂且不去管他。但很难说没有旁的阿猫阿狗打面馆的主意。

“若是祖父问起,你只说书院事多,所以调你回来,旁的不必多言。尤其是面馆一事。”

“小人知道了。”

“去吧。”

曹林领命而去。

袁甫这才了结一桩心事。

晚间,望着隔壁院子里的烛火,半晌终是推门走了进去。

“先生。”张节正在奋笔疾书些什么东西,一见来人,连忙起身。

袁甫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

“写什么呢?这么用心?”

张节抬起头一脸兴奋地说,“我想学先生写策论!”

袁甫闻言顺手拿起案上已写了大半幅的纸稿,一目十行地看了。

“空有抱负,却无实证。”

张节听闻,大受打击。

看着他的样子,袁甫心里想的却是别的。

罢了,问他也未必知…也许…自己也未必真的问的出口…

按下满腹心思,袁甫放下手中的纸稿。

“想写策论,需得多听、多看、多想。你一没有学富五车,二不具备相当的阅历。写策论,为时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