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软饭

“三味书屋……”明兰细细咀嚼着这四个字,只觉得韵味悠长,又难以用言语表达。

盛长桢缓缓道:“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鱼肉做成的酱),这就是书中三味。”

“妙啊!”明兰拍手称赞,“有了这三味书屋,菊香书坊定能在大周无往而不利。我这就写信给殷公子,让他派人去办!”

说罢,明兰就风风火火地回房去了,盛长桢只能无奈地目送她离去。

“说了半天,还没告诉我你到底赚了多少银子呢!”盛长桢暗暗吐槽。

不过就算明兰不说,盛长桢也能大概估算出来,以菊香书坊现今席卷京畿道的规模,明兰这个大股东恐怕早已身家巨万。

鉴于明兰又把大部分的收益投入到扩张之中,她手中的现银恐怕不会太多。

当然,比起盛长桢,明兰已经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富婆了,拔根汗毛都比盛长桢的腰粗。

虽然赵宗全赐给盛长桢许多赏赐,价值不菲,但那大多数都是不动产,而且因为是御赐,也不能随意变卖。

自从盛长桢不从家里拿钱之后,其实还是靠自己的那点俸禄过日子。

他历任的翰林修撰、少詹事都是“清贵”之职,所谓清贵,其实就是空有尊贵,却没有油水。

要是论以权谋私的便捷程度,盛长桢连那些外放做了县令的普通进士都比不上。

至于菊香书坊,虽然本来是起于盛长桢的意思,制胜法宝也是由盛长桢提供,但盛长桢并不能直接从书坊在获得利益。

因为盛长桢和包景年这样的武官不同,他走的是堂堂正正的文仕大道,日后是要入阁执政的。

要达到这样的成就,盛长桢难免会招来政敌的攻讦。

朝堂上有一个颇为怪异的现象,政敌之间往往会忽略对方曾立下的功绩,而揪着对方道德上的小瑕疵使劲弹劾。

更让人感到可笑的是,这种带着“无理取闹”意味的弹劾总是非常奏效,很多敢办事能办事的重臣都因此而仕途黯淡的。

反观一些没什么能力的道德完人,他们不需要办实事,也就不会遇到这样那样棘手的问题,更不需要做出艰难的选择,他们要做的,只是高高挂起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