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马政

赵宗全介绍完誊本中的内容,就沉默了下来,给臣子们相互传阅的时间。

百官略微骚动了一下,很快又陷于沉寂,似是被誊本中的数据所震惊。

盛长桢如今在朝官中位次靠前,誊本很快传到了他的手中,盛长桢翻开一看,立刻就被三个数据吸引了眼球。

四十万贯,六千匹,三百匹。

一共用去四十万贯的经费,牧马六千匹,可今年出栏的军马却只有三百匹。

盛长桢很清楚这是个什么水平,对一个控弦之士百万的泱泱大国来说,三百匹军马,连塞牙缝都不够!

相比起西贼和北虏动辄几万十几万的战马,这三百匹战马更是可怜至极,就这,还是一年花了四十万贯的结果。

不过,大周的军马本就不是靠着群牧司提供的。茶马互市已经实行了数十年,边境市易而来的马匹才是大周军马来源的大头。

交趾被平定后,马匹又多了一个来源,一年市易而来的马匹基本能达到五万匹,其中合格的留在军中,不合格的转卖民间。

另外还有一部分,是民间养马。官府将马卖给百姓,由百姓饲养,在需要的时候官府再重新把马买回来,这种制度,就叫做保马法。

从数量上来说,保马法养出的马匹颇为可观,至少比群牧司养马的情况要好,但要说质量,保马法就难以让人满意了。

保马法将马匹下放到民户手中,让他们代养,带来的结果就是,培育出来的马匹几乎没有一匹能上战场。

战马除了肩高、毛色、体格等方面的要求外,性格也很重要。要胆子大,不怕人,面对箭雨和号角声时也能怡然自若,关键时候还要能和骑手一起拼命。

但民间养出来的战马,很明显达不到这样的标准。就和小家小户出来的人一样,上不了台面。这样的马匹,拉车拉犁还勉强,真上了战场,恐怕马腿都直不起来。

盛长桢把令人生气的资料传给身后的官员,抬眸瞥了御榻上的赵宗全一眼,揣度着这位皇帝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