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是大阿哥为了支持宁欢生意,叫外祖纳兰氏买些图画书和拼音书。大阿哥的吩咐当然要尽心尽力,纳兰氏买了很多套,家里主子不论大小一人一套,还专门走关系跟皇上身边的太监学了拼音。

他们还真让家里尚未启蒙的幼童学拼音——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做戏做全套么!

刚开始没什么不同,跟所有小孩子刚开始启蒙时一样,纳兰氏的幼童对先生教导的东西一知半解,总是仰着一排小脑袋懵懂地看先生,过一会儿就爬得东倒西歪。

然而时间一长他们就发现了,这些小孩通过拼音学会的字记得特别牢。其实不是记得牢,而是即便忘了,一看拼音也就想起来了,潜移默化中,这个字便深深刻进了脑海里。

等这些小娃娃学会了全部拼音,在没有先生教导的情况下,他们甚至可以通过拼音自己读《三字经》!

虽然磕磕绊绊,但没有人教!

是的,他们的教材就是宁欢的注音版《三字经》。

因为带着很多可爱童真的插图,而且还有简单易懂的注释,小孩子读起来障碍小,而且因为有趣,这些幼童兴致勃勃,注意力竟格外集中,不知不觉中学到许多东西。

大人们震惊了!

不止纳兰氏,当初纳兰氏还买了不少送亲戚朋友,以及京城最不缺的就是跟风上级的官员,京城不少人都发现了这个情况。

有人连夜选了几本书注音,通过对比发现,同样是注音版,宁欢的图画书比普通书更有用,但即便是普通书,幼童学起来也比从前的孩子快得多。

当然不是这一代小孩集体智商拔高,而是学习方法不同!

学习方法——亘古不变的重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