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这边志得意满,但是草原上那边,阿史那贺鲁已经是愈发难以忍受如今的局势了。他是个野心勃勃的人,原本他其实只是西突厥的大将,出身嘛,好听一点是室点密可汗五世孙,实际上这就跟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一样。像是突厥那些可汗,一个个正妻小妾一大堆,孩子也是一大堆,阿史那贺鲁自个同辈的兄弟就好几个,更别说是堂兄弟了,可以说,阿史那一族里头,起码能有上百个人能自称是室点密可汗的五世孙。不过,他也算是抓住了一个好机会,突厥之前被揍得挺惨,阿史那贺鲁趁着这个机会,拉拢了许多突厥贵族,先是投奔了大唐,后来李世民驾崩,李治登基,趁着大唐顾不上草原的时候,这位叛唐自立。

偏偏李治登基之后,朝堂上的事情一度由长孙无忌做主,长孙无忌不算是鹰派人物,或者说,长孙无忌手里头没有什么靠谱的将领,朝堂上那些要么当年开国的功臣,这些就算不是明面上就跟长孙无忌不对付,但是长孙无忌却也不想让他们继续立功,而那些年轻一些的将领多半也是那些老将的部将门生,长孙无忌自然不希望这些人出头,因此,虽说阿史那贺鲁狠狠地下了李治的面子,但是大唐这边最终并没有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这也让阿史那贺鲁自觉看出了大唐的虚实,觉得如今的大唐已经是青黄不接,也该到了突厥复兴的时候了。

哪知道,西突厥还没嚣张几年呢,大唐就弄了些小恩小惠,将下面的那些部族给拉拢了过去。阿史那贺鲁也承认,宁州那边产的东西挺好用,各种羊毛制品很好,铁锅虽说没法重铸,但是用来做奶酪什么的也非常耐用,就算是不能重铸了当做事武器,但是在关键的时候往身上一挡,可比寻常的盾牌强得多。但是,北周距离如今也不过就是不足百年的时间,百年之前,统治着中原这个花花世界的还是鲜卑人,再往前,还有匈奴人,羯人什么的,那时候突厥人其实还是柔然人的奴隶,但是,他们依旧记得那个时候,胡人的风光。所以,阿史那贺鲁是真的向往着中原的花花世界,若是突厥能够打下中原,哪怕只是打下半壁江山,对于突厥人来说,也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就算仅仅是劫掠一把北方呢,他们能够获得的好处也比唐人给的那些小恩小惠强多了。

阿史那贺鲁自觉自己才是为了突厥好,目光长远,偏偏下面那些部族都是目光短浅之辈,再这么一下,下面那些部族都要被唐人收买了,所以,阿史那贺鲁觉得不能再等了,他想要先下手为强,等到他先跟大唐打一场,下面那些部族就算是再不愿意,也得跟着一条道走到黑了。

当然,阿史那贺鲁的这点小心思,大唐这边如今也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也不是很在乎,事实上,其实不是所有人都希望边境太平的,有的人想要军功,有的人想要土地,很多人已经觉得,漠南这边的气候其实跟西域那边没什么区别,西域能够种棉花,漠南应该也能种了。最好能够将突厥人赶到漠北那边吃沙子,或者是直接把他们往西域那边撵,他们在前头将西域那些小国干掉,大唐跟在后面捡便宜就好了。

如今上元节还不是正式的假期,不过,上元节点灯的风俗却是已经有了,李悦一直到在长安看过了灯会之后,才启程返回宁州。在这段时间,宁州这边的轨道已经满负荷运行了起来。虽说下过几场大雪,但是清理轨道上的积雪和清理官道还有其他道路上的积雪完全是两个概念。因此,许多商人为了方便或者说是更快地将货物运到西边,干脆就选择了轨道。而这个的确没有辜负他们花的运费,甚至折算一下,轨道运输的运费可比他们通过别的方法运输便宜多了,因此,到了宁州之后,一些大商人恨不得拍着胸脯表示,他们要出钱将轨道修到西域去了。

他们不是第一个这样想的,之前那些迁移人口去安西的就已经有这个想法了,不过,李悦暂时没答应下来,他也是考虑到突厥那边未必太平,回头别被突厥人破坏掉,那就麻烦了。要是李悦这个藩王像是汉朝时候的藩王一样,能够建立自己的军队,那么这事倒是没什么好说的,沿着铁路搞一个护路队伍,借助于铁路的机动性,这事不是不能干。问题是,大唐的藩王可没有组建军队的权力,当年也就是李世民因为开国那会儿开了个头,搞了个天策府,然后呢,这丫的就在天策府都解散之后,来了个玄武门之变,这等前车之鉴在前头,就算是亲儿子,那都别想沾手军队的事情,何况是自个组建军队。就像是当年李承乾造反,明明东宫就有五卫,最后他还是得去拉拢几个军方的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