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悦上辈子也就是上中学的时候背了一些古文,里头也只有少数几篇是儒家的典籍,另外就是后来各种文化节目流行的时候,听各路学者在节目里头对这些古籍还有历史进行讲解,不过,那个时候,大家早就不去解析这些理论在治国方面到底有没有作用了,重心多半是放在了个人的修身上。

不过,李悦本身就不擅长这个,在弘文馆的时候,这方面也只能说是后进生,李治派给他的老师,到了宁州之后,对他的教导其实就是处在放养阶段,李悦好吃好喝地养着对方,逢年过节都有各种节礼送过去,那位本身也不过是落魄士族出身,李治派他给李悦做老师,本来也不是让他去要李悦的强的,所以,他对李悦的教导就是让李悦不至于不学无术,别的不说,对于各种东西起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不要闹出什么笑话,只要李悦能达到这样的要求,那么他就不再强求了。大家相处很和谐,可谓是皆大欢喜。

李悦对自个有几斤几两心中有数,在自然科学的认知上,这个时代的人拍马也赶不上自己,但是至于什么儒学经典,他上辈子又不是学古汉语文学的,对于许多理论只是知道一点皮毛,稍微一深入那就要原形毕露,所以还是不要自取其辱了!

所以,哪怕齐鲁那边很早之前造船什么的就比较发达,至今也存在着好几个港口,像是倭国的遣唐使,一般也都是从齐鲁那边登陆的,但是,出于对那几家的顾忌,李悦觉得,就算是那里环境再好,自己也是不会过去的!别到时候因为不想跟那几家妥协,直接被扣上几个屎盆子,那就得不偿失了!

听到李悦这般言语,李治顿时就有些为难起来,沿海的地方,其实也就是那些,一个呢,就是往北,但那里靠近高句丽了,大唐与高句丽迟早要有一场大战,别将李悦卷进去。另外就是,那边其实也是突厥的传统范围,不过是东突厥。李悦不适合再跟北方这些胡族打交道了。往南比较近一些的就是江南,也就是当年吴国还有东晋的地盘,那边同样存在着跟齐鲁一样的问题,南朝不管怎么说,也存在了一百多年,虽说几经战乱,但是南迁的侨姓世族,还有原本的江东士族在那边都开发多年,如今也留下了好些世家,像什么兰陵萧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还有什么张顾陆朱等,不过,自从南朝灭亡之后,其实江南的士族已经开始没落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在当地还是有不小的影响力的。

这些江南的士族也算不上什么好东西,当年南朝多次北伐不成,其实也跟许多士族在背后拖后腿有关。对江南,其实朝廷的控制力并不够强,要不然安史之乱的时候,唐玄宗也不至于宁可入蜀,也不南渡江南了。

李悦宁可找个一穷二白的地方白手起家,也不乐意去跟这些地头蛇扯皮,在人家的地盘上,你作出什么好东西,若是不肯跟对方分享,然后你就发现自己寸步难行了,甚至,来个被落水,被坠楼也是可能的。在绝对的利益之下,皇权什么的,压根算不得什么。像是大明的时候,几个皇帝死得不明不白,最后不还是没了下文吗?在那等皇权非常集中的时代尚且如此,放在大唐,那更是稀松平常了。

李治最后难以置信地看向了李悦:“十五郎,你要去岭南?”

第79章

真要是封到岭南,寻常一个郡的地盘就显得太小了,李治跟武后商议了一番之后,终于公布了李悦的封号——闽王,其中包括了建州,泉州,闽州,福州,长乐郡,也就是说将闽越故地都封给了李悦。

虽说这其实有些不合规矩,一般的亲王也就是一州之地就打发了,但是,岭南那边在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的印象里,那绝对是有名的穷山恶水,一些一听说自己要贬谪岭南的,走之前直接自尽的都大有人在。当然,也有那等发配岭南都走得比较风光的,如南北朝那会儿,有世家子弟发配岭南,光是仆僮家丁佃户之类的就有一两万,更别说携带的各种物资,这完全是去搞开发了,有着这么多人伺候保护,别说是去岭南,就算是去原始森林,日子也不会太难过。

就算是大唐如今对于岭南的开发程度已经可以了,但是,岭南目前为止最大的财富甘蔗已经差不多被皇家垄断了,封到那里去,难免叫人觉得李悦是被流放了,所以,就得在别的地方补偿李悦,最简单的,自然是直接扩大封地。

“闽王?”武顺听说这事之后,简直是目瞪口呆,她也是读过书的人,对于岭南的情况,也是了解的,她听到这事的第一想法就是,李悦被流放了,之前她几乎已经将李悦当做未来的女婿了,原本想着这事十拿九稳,哪知道,居然遇上这样的事情,李悦要真是去岭南了,那么,她还真舍不得让贺兰敏月跟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