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不足,说什么都是假的!因此,李贤折腾到最后,也没真正占到天竺什么便宜,他的后人也老老实实在高原做藏王。后来李唐灭亡之后,有贵族得了中原新朝的支持,推翻了李贤这一脉,自立为王,依旧奉中原为宗主国。这也是难免的事情,多少年下来了,高原对中原的经济依赖很强,早就回不到从前自给自足的时候了。
与天竺比邻的高原没办法,这自然给了李悦这一脉可趁之机,天竺那边武风并不盛,纵观他们的历史,就是被征服的历史,秦汉的时候,被匈奴人打得找不着北的月氏人就曾经征服过天竺。
不过,将这里当做殖民地其实并不难,只需要保证他们高种姓的利益就行,但是,想要真正征服这里并不容易。像是在中原,百姓被压迫得受不了了,粗俗一点就是:“脑袋掉了碗大个疤,既然不给咱活路,那就反了算了!”高大上一点就是陈胜吴广那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是,在天竺这边,大家都是相信种姓血统论的。你想要带着低种姓的人反抗高种姓,他们别说是加入了,多半还要反咬你一口,觉得你剥夺了他们做奴隶的权力。
就因为这个,李悦或者说是李晞的子孙在天竺费了不知道多少力气,才算是真正将天竺这块富饶的土地消化了。而这个时候,中原那边已经是尘埃落定了,琉球倒是收容了一些李唐皇室子弟还有他们的一些部属,不过,他们显然没有帮着复国的打算,毕竟,王朝到了末年,多半已经是积重难返,主要是中晚唐的时候出了个坑爹的货色,他竟是直接放开了对世家贵族甚至是归义胡人的控制,以至于尾大不掉,最后九边割据,连同被分封出去的宗室也纷纷自立,中央失去了威严还有很大一部分财源。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钱都非常重要。朝廷财政不健康,就没法搞基建,搞民生,甚至为了维持朝廷威严,还得加倍地盘剥下面的百姓。
李唐中晚期,中原出现了大量逃户,甚至到了看到琉球的商船出现出现在实现里,他们划着木盆甚至是直接跳到海里游到琉球商船上的事情,可见当时底层的百姓已经快要活不下去了!即便琉球的商队带来了廉价的粮食甚至是肉食,但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官员、贵族、地主、豪强都在挖朝廷的墙角,他们强迫佃户种植经济作物,压低作坊工人的工钱,又对进口的食物征收高额的税收,将粮价推得更高,以至于原本只需要一个人做工,起码就能保证一家子的温饱,到了后来,一家子从早忙到晚,都不够糊口的。
总之,李唐那时候已经失尽人心,琉球一系却是有心无力,最终只能是坐视中原改朝换代。但是也因为这个缘故,琉球不再自认为中原的藩属之国,反过来就以李唐正统自居,号称海唐。当时那一任琉球王从那时候开始自立为帝,不再按照中原的年号纪年,开始采用自家的年号。
中原因为各种缘故,不断陷入内卷,尤其是李唐灭亡之后,新朝为了防止海唐复辟,开始闭关锁国,只在沿海开放了很少的几个港口,为了防止百姓外逃,又强制百姓内迁,片板不许下海。当然,海贸还是有的,但是利润却被有限的几个势力给独占了,维持现状他们就能获得巨大的利益,自然,他们就懒得再改变了。
而海唐呢,却因为李悦当年留下来的笔记,另外就是他们真切地看到了世界究竟有多大,比起在中原内耗,海唐却是不断在开拓海外,这个时代,许多地方还比较荒凉,并没有多少人居住,或者说并没有所谓的文明和政权可言,而对于将耕种写进了基因的汉人来说,这些无主之地简直是老天爷赐给他们的宝地,因此,即便知道中原是祖籍所在,对于他们来说,那里并没有太多吸引力。做个贫穷的守家犬,哪里比得上出去开拓成为一方贵族领主呢?
没错,海唐为了加快对外开发,从开发天竺的时候开始,就搞出了一套开拓贵族制度,只要你拿出一定的保证金,通过一个简单的考试,再有合适的团队和策划,就可以成为一个预备贵族人选,前往新开发的区域占据一块地盘,然后你就是一个领主了,只要你的行为符合帝国的法律,愿意履行作为一个公民和领主的义务,那么,帝国就会保障你的权益。虽说有一部分贵族比较倒霉,没能解决问题反而被别人解决了,但是更多的还是成功的案例,这样的成功率自然让从来不缺少冒险精神的诸夏百姓趋之若鹜。
像是如今,海唐这一系的各国国王接连还政,贵族也失去了从前的特权,不过,只要他们不是太废物,没摊上什么败家子,总归还是能够保证贵族的体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