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胳膊缠绕着绳子,双脚刚好蹬到井边的墙上,这井井口还算宽敞,所以井里面也不潮湿,四周没有长任何植物,我也就毫无阻碍的继续向井深处去。
我下的很快并且毫不费力,因为我家从事尸体行业,偶尔还会帮助人家去打捞掉在井里的尸体,二爹从小就训练我,所以这对我来说是简单至极。
距离井口十米上下的时候,我的脚探了两三次探不到墙壁,我往下一看,四周变得开阔起来,足以盛下两个我。
蹬不到墙壁,我只能双脚加紧绳子,胳膊一点一点的向下放绳子。我发现这井四周还在增大,下面的墙壁是斜着建的,好像陶渊明描写的桃花源,‘初及窄,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这……难道就是桃花墓?
小的时候二爹给我说过桃花墓,上窄下宽,听他说好像是古代的一种能完好保存尸体的墓,因为出口窄,可以减少阳气的进入,而下面空间又足够大,空气流通,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尸体的腐烂程度。
但是这种墓一遇到自然灾害就会损毁,比如有洪灾引发的的泥石流,就足以淹没这种墓。
老祖宗们也发现了这种墓的缺点,就改进了墓的结构,把上下宽窄换了换,把墓室空间缩小,形状类似于倒喇叭,所以称为“倒喇墓”。
和桃花墓相比,倒喇墓墓室空间极小,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就小,而且墓四周的墙壁是斜着建成,可以让尸体的阴气顺着墙壁快速发散,消除阴气,这被称为“消阴”。
从古代至今,大多数和尸体打交道的人都很注意“消阴”这一点。因为有的人蒙受不白之冤死后,阴气极重,所以这种墓一发明出来,就受到同行欢迎,时间一长,大多数人家都是用的这种墓。
我居然阴差阳错的进入了“桃花墓”,我好奇道这里面究竟封印了什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