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斯科皮来说同样如此,这让他打门或者传球时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对手很难判断究竟他的下一步要抬那只脚,球又有怎样的变化。

1988年欧洲杯,范巴斯滕代表荷兰国家队出战,首场比赛,因为伤还没好利索,所以未能登场。小组赛次战英格兰,范巴斯滕进入首发名单,他的帽子戏法震惊了世界足坛,风头完全压过了莱因克尔。

半决赛,荷兰遭遇老对手联邦德国,那场比赛,范巴斯滕率领球队成功逆转对手。在0-1落后的情况下,范巴斯滕先是制造了一次点球机会帮助球队扳平比分,在比赛结束前,范巴斯滕在被科勒尔卡住身位的情况下,用一个倒地铲射的动作,几乎是隔着对手将球打进球门远角。

而这一铲射和斯科皮应对布莱克本时铲球射门的那一脚异常相似。

刚刚看到录像时,加里·莱因克尔就迅速想起了自己这位值得称赞的对手,范巴斯滕。

而且范巴斯滕的点球命中率达到92.4%,在射门的时候,他的角度选择和力度拿捏相当考究。

在看斯科皮的录像时,加里·莱因克尔有了一种油然升起的熟悉感。

这个北爱尔兰的小孩应当是“范巴斯滕”式的球员,他在门前的灵敏与嗅觉会让所有后卫都胆战心惊。

而且就目前的表现来看,斯科皮·威斯汀除去头球来说几乎没有短板。速度、身体素质、技术…他和范巴斯滕最相似的还是“禁区内瞎轮一脚就是个射正”。

仔细看斯科皮的录像,就会发现他的跑位预判从来都没有出过错。

将所有长传的视频剪辑在一起查看,就会发现如果没有后卫的干扰,他准确地接到了所有的球。没有停顿,他以自己的速度跑过去,就刚刚好能够接到球。甚至是一些看起来根本不可能被接到的球。

因此,莱因克尔在节目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时,没有漏掉自己的疑惑:“斯科皮·威斯汀对球的预判恐怕能打9分的好成绩,我赞成他们说斯科皮在球里装了定位器那句话。这简直不可思议,但事实就是这样,他永远都知道球会怎样飞,球会往哪飞。”

“拿这个肩膀进球来研究,他是跳起来的,而且起跳的高度非常低。这不是巧合,在这球落在他面前时,他就已经知道了这一球确切该停在什么样的高度,我知道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多次练习的球感。但…一个常年练习的球员挣点时会尽量跳的更高,在加上,这一球原本完全可以站在地上不动用头球去处理。”

“毫无疑问,他选择肩膀打球是为了迷惑对面门将。但是在练习时很少有人会去练习肩膀,球员通常在这样的高度之后选择头球,明白我是什么意思吗?这不是球感的问题,这是他明白那一球会落在哪,他是故意用肩膀处理那球的。对,他可以选择头球,但是他故意选择了用肩膀,明白吗?”

基于加里·莱因克尔的发言,BBC感兴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