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人手多,很快就帮忙置办齐了。那些绒花、黑陶、绛纹石,拢共不过二三十两银子。
当然,如果没有邢岫烟抄写的这些四书,去外头买的话,寻常的二两银子一本一套起码十两,而且还是最便宜的手抄本。如果是精刻官刻本,一本没有十几两根本下不来。这样一算,这书本就省了百余两银子。
也许是老天都在帮忙,今年的冬天来得比往年早,也比往年更冷一些。
邢家动身往扬州来的时候,苏州那边都霜降了,等林如海跟继任的扬州巡盐御史交割明白,江南就开始下雪,而北面更是天寒地冻一片冰天雪地。官船不得不在山东境内耽搁了小半个月。等到通州的时候,邢岫烟已经把四套四书都预备好了。
邢岫烟忙着抄写的时候,她的父母跟林如海一样都急得不得了。毕竟这两艘官船上还有红薯秧子呢,若是冻坏了,岂不是又要耽误明年的事儿?虽然林家舍得炭火,在船舱里面安置了好几个火盆,可是邢忠还是愁眉深锁。
当然,这些事情跟邢岫烟并不相干。因为女眷都在后头的官船上。
跟邢岫烟有关的就是,她跟着父母家人一起在林家安顿了下来,然后林家的奴仆去通知贾家。贾家立刻给林如海下了帖子,可惜红薯事关重大,皇帝直接就把林如海留在了宫里,连同那一箱箱的红薯也被拉去了皇家苑囿。
贾母打发人上门请了几回都没有请到人。
贾家当然也知道了邢家跟林家同行的事儿,可是没人把邢家当成一回事儿。
在贾家人,包括贾母的眼里,邢夫人的娘家就是破落户,就是邢夫人之父曾经做过官,如今也败落了,连乡下土财主都不是,只是寻常的农户,还是贫农。
贾母虽然不会把轻慢放在面上,可下面的丫头仆妇们捧高踩低的很多,要知道,贾家的奴才们,好比赖嬷嬷赵嬷嬷之流,家里都是大财主呢。
更别说王夫人王熙凤和薛姨妈等人了。
许多人根本就没有把邢忠夫妇还有邢岫烟放在眼里。就连邢夫人自己也纠结,一面是对弟弟妹妹们的想念,一面是担心弟弟妹妹是进京来打秋风的,会让人更加瞧不起。
邢夫人的态度明明白白地写在了她的脸上。
这也是邢岫烟第一次见到这位大姑姑。
看着也就三十出头的模样,五官生得很不错,偏偏衣裳十分老气,连带着脸上也多是郁气。三十岁到四十岁本来应该是一个女人最有味道的时候,可是在邢夫人的脸上,却看不到内心的富足和强大,只有不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