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如果是漕运的船,还要被漕运总督以及漕运兵丁再刮一层皮,这对已经闹了一年蝗灾、府库差不多已经全空了的山东来说,绝对是雪上加霜,甚至有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林如海也赞同把齐鲁总督、山东巡抚和黄海水师提督一起拉下水的意见。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林如海在信中告之邢忠:他们林家现在手里有多少红薯,南面多少、北面多少,能运来多少,怎么运,每个月分别能从南面和北面运来多少,在哪座港口停靠,等等等等,都有明确地规划。
林如海还在信件之中再一次提到了以工代赈和官员贪酷之事,并提点要如何避免等等等等。他甚至建议邢忠趁机多买些田地,以绕开别人的盘剥。
显然,林如海比邢岫烟想得更细也更周全。
至于邢岫烟计划中涉及半岛的部分,林如海也在信里备注了一句:如果邢忠上了折子,他会想办法帮忙周全。
林如海还提点邢忠,说得很隐晦,大意却直指皇帝缺钱,要想打破海禁,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邢岫烟挨着父亲把林如海的书信读完,小声道:“看起来,就是不跟山陕巨头们借银子都不成了。”
一听到借钱,邢忠就牙疼。
他平生最厌恶的就是跟别人借钱,也最讨厌欠别人钱!
要知道,民间借贷的利息是很高的。那些借了钱的人家是如何家破人亡的,邢忠可是记得清清楚楚!当年他们那么苦,他都没有想过借钱,如今发达了,怎么反而要跟别人借钱?
他不想借。
他道:“现在借了,又如何还得起?”
邢岫烟敏锐地发现了他的不对。
她道:“父亲,有道是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还有那句老话,借急不借穷。若是我们家还是当初有了上顿没下顿的,父亲坚持不借,女儿绝对举双手双脚赞成。因为我们当初的确还不起,宁可节衣缩食,也不要靠借贷过日子,因为还不起的代价太高!可是现在不同了。现在的我们还是吃不饱饭的人家吗?借鸡生蛋本来就是致富的不二法门。虽然名头上不好听,可是父亲也知道,灾荒之年,谁家出得起粮食买地,对于百姓人家而言,也是救苦救难的菩萨!等过了灾荒之年,这地价起码能翻出一番去!女儿相信,父亲临行之前,姑爹不会没有跟父亲提过山东的孔府是什么样的人家!若是手里没有地,女儿担心父亲日后会处处被人掣肘!”
邢忠听了,沉默不语。
良久,才听他道:“罢了罢了,这事儿不急。这样,你明儿一早动身去莱州,找你三姑爹。先去把捕捞鲨鱼的事儿弄起来。他是莱州通判,这事儿没有他不行。”
“是,父亲。”
邢忠到底是邢岫烟的父亲,他都做了决定了,她自然不敢再劝。
邢忠也不是傻的。至少他出京之前,就跟林如海交谈过,知道事态之严峻。
这绝对会是当今皇帝登基之后的大危机,唯一让他能安心的是,齐鲁总督、山东巡抚乃至是黄海水师提督虽然不全是皇帝的人,可是这三位却是心思灵活、品性也信得过的,绝对不会坐视中原危机,这一点是林如海告诉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