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距离迎春进宫已经整整七年,七年可以发生很多事情。如果说七年下来最大的变化,不是皇帝终于在与太上皇的争斗中胜出让朝堂为之一清,而是贾琏王熙凤在山东置办下的无数田庄产业量变引起质变带来的更加复杂的变化。

贾琏王熙凤的庄子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每座庄园里都有蒙学堂,只要是庄子上的人,无论男女都要上学。

当然,那些腐儒之流肯定是不屑于去这样的学堂做老师的,还有的腐儒看见自己的学生出了学堂就去工坊里做工,甚至会破口大骂有辱斯文。

但是阳明子弟就没有这个忌讳。

比起读书的尊贵,他们更看重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即便学生只在他们这里读三五年的书,认得三五千的字,然后学点打算盘的本事,他们也教。他们甚至亲自入工坊体验生活。

在不知不觉间,贾家庄子上的学堂成了阳明学派的阵地,贾家的学堂也让阳明学派深入民间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有了民众基础。

然后,经过七年的累积,他们就跟衍圣公府怼上了。

阳明学派本来就看不上衍圣公府,觉得衍圣公府不过是占了姓氏的便宜,其实于国于民根本就没有什么贡献。

衍圣公府气得直跳脚。

可是山东的百姓呢?衍圣公府子弟的行事,他们都是看在眼里的,再看看阳明学派的行事,山东百姓的心,也有了偏向。

阳明学派在北方如火如荼地展开,在南方,他们也开始了活动。

阳明学派的老根据地本在浙江安徽一代,但是,林如海远赴岭南之后,贾敏也学王熙凤置办庄子开学堂。

林如海支持,举双手双脚地支持。

就连林黛玉也成了岭南第一家女子学堂的先生——后来她还成了这座学堂的山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当阳明学派在黄河流域、秦淮流域、钱塘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获得民众基础的时候,变革的契机也在不知不觉间到来。

这里皇帝好不容易斗倒他亲爹,结果他的几个儿子即将弱冠,也开始了折腾,皇家陷入了又一轮的权力之争。

皇家内斗不休,但是,文武百官已经受不了了。

百姓也受不了了。

当皇帝被他的儿子和兄弟联手逼宫的时候,王子腾带领京营的将士们冲进了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