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也知道他们不易,因此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弄很大规模,更别说如今正逢秋冬时节也不是抓鸡仔鸭仔猪崽的时候,今年冬天的大头还在蚯蚓土上。

只要是经年的老农就没有不知道这黑黝黝的蚯蚓土的好的。茶农虽然辛苦,但是茶叶来钱多,茶农也舍得。因此,徐家的蚯蚓土还没到日子,就有人上门预定。

这完全出乎了徐涔夫妇的意料。

他们到底不是正经的农户出身,也不大懂这个,就来请示妙玉。

对此,妙玉很满意。

账目她很清楚,徐涔不过是投了百余两银子,分别在南山脚下和云溪竹径置办了些山地旱地。而养殖蚯蚓的技术含量也不高,任谁看两眼,或者问问那些小孩子就会知道。因此,跟风之人很快就会出现。不过,在妙玉看来,蚊子肉也是肉,蚯蚓土能卖钱就卖。反正蚯蚓土卖了,蚯蚓正好留下喂养鸡鸭猪等家禽牲畜。

妙玉又教徐涔弄土法大棚种反季节蔬菜,徐涔也完全照做,根本没说二话。

这个冬天徐家靠着反季节蔬菜和蚯蚓土就挣了小一千银子。

徐涔和徐嬷嬷都喜不自禁。

他们置办下这份家业也不过花了八千两银子,这还是他们两人合力,把大半辈子的积蓄给砸了进去。如今不过是照着主子姑娘的吩咐去做,竟然一个冬天就挣了他们十分之一的家当!

挣钱的活计他们当然愿意做,加上妙玉也很干脆,将其中的一半赏给他们做了辛苦钱,更是让他们充满了干劲。

徐家过了一个富裕年,梅花坞的其他人家却在说着徐家的八卦。毕竟,徐家是外头来的,是富户,如今又多了一个姑娘,村子里哪里不议论的?更有那闲汉泼皮,猜测着这位姑娘的出身,梦想着做达官显贵的东床快婿。

因此徐家门口总有人经过,不想没一个见到徐家大姑娘出门,加上徐家的围墙高,他们难免失望而归。然后,闲言碎语就越发多了。

妙玉十四岁这年夏天,禅师来到梅花坞,听到村里的闲话,气了个半死。禅师这个时候才来,不是因为他才甩开了尾巴,还因为禅让大典。

老皇帝终于要退位了!

“殿下,是时候进京了。”

禅师眼巴巴地看着妙玉,徐涔也在等着妙玉的回答,妙玉略一沉吟,道:“不急。”

新帝当年是太|子党不等于他就愿意看到她回京。再者,禅让大典之后,宫中二日并立,只怕这斗争更加厉害。她这会儿回京,不过是他人手里的棋子,不知道哪天被太上皇哪来攻击皇帝或者被新帝用来戳太上皇的痛楚,她还做梦呢!

既然如此,又何必着急。

宫墙里的日子,哪里比得上外面逍遥快活?!

禅师和徐涔夫妇都是宫里出来的,熟悉上头贵人的行事,听妙玉这么说,倒也不坚持。

禅师转头提醒妙玉:“可是外头的闲话……”

“外头什么闲话?”

禅师又气又急,连忙如此如此说了一番。

妙玉道:“原来如此。我当是什么呢。”

“可是殿下的名声……”

“若是为着名声,我当初就应该跟父亲母妃一处,又何必东躲西藏的?除非我愿意彻底忘了父母,否则,这种话就不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