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个被人报复,早早地没了。
有几个因为得罪了人,不但自己仕途样样不顺,就连儿女的婚嫁也很不如意。
他们付出这么多,换来的,又是什么?
当年的活阎王、鬼见愁皇子得到了至尊之位为补偿,可是他们呢?
到现在真正谈亏空色变的人,正是他们这些户部的官员!这么多年来,朝廷不止一次催缴亏空。文武百官们闹一闹,催缴之事就会不了了之。然后他们这些户部的官员,没有在催缴中出力,就会被上头记恨,在催缴中出力就要被文武百官记恨!
赫然是左也错右也错这也错那也错!
所以户部官员视催缴亏空如猛虎,上头下达催缴亏空的诏令的时候,户部能拖则拖,不能拖的时候就抽鬼签,谁抽到了,就去主持催缴亏空一事,然后等着被人报复、零落成泥。
反正最后结果就那样儿!
大多数户部官员都是这么想的,因此,皇帝的诏令再度下达户部的时候,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户部官吏不敢相信国朝这是要动真格了。
户部尚且如此,更不要说满朝文武。早就已经边缘化了的贾家就更加不要说了。
外头采取了观望措施,而宫里也有不少人在观望。
不久之后,甄贵太妃病危的消息传来,满朝震惊。
甄贵太妃可是太上皇的宠妃,在太上皇退位之前,她名为贵妃实为六宫之主,她的儿子甚至一度是储君候选呼声最高的皇子!虽然她“病”了已经很久了,不少人都知道她好不了了,可是真当这一天来临的时候,朝堂之上依旧宛如一场地震!
宫里其实很多人都隐隐猜到甄贵太妃的死有猫腻,太上皇和皇帝甚至知道甄家怕是隐隐猜到了些什么。为了稳住甄家,也为了之后能把甄家连根拔起,太上皇故意做出了伤心欲绝的模样,还宣布,为甄贵太妃举行国丧!
要知道,即便甄贵太妃曾经实际掌握宫廷近三十年,已经与国母无异,可是在名分上,她依旧是贵太妃,在她的上头还有太上皇后。
一般来说,皇后(太上皇后)在的情况下,下面的贵妃(贵太妃)薨逝,是不会举行国丧的。丧事隆重一点,可以,国丧,不行。因为国丧代表的,是国家的主人,能举行国丧的,只有太上皇、太上皇后和皇帝皇后。按照礼法,甄贵太妃,没有资格!
御史台有个愣头青就上本,表示反对。
正中太上皇下怀。
太上皇大怒,表示自己一定要为甄贵太妃举行国丧,皇帝便为那位御史求情,太上皇怒发冲冠地责罚皇帝,“一意孤行”地要为甄贵太妃举行国丧,最后整个宫廷都被卷了进来,太上皇后遭了训斥,而皇后则被罚俸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