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家下一任家主不得不落在冯唐的嫡次子,也就是继室之子的身上。

然后,冯唐就处处看这个儿子不顺眼,觉得这个儿子样样不如冯紫英。他的继室花费了那么多时间、精力培养出来的孩子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其余几个。

冯紫英死后,身为未婚妻的妙玉直接落发,冯唐虽然对儿子的死心中有疙瘩,可是对于这个未过门的儿媳妇却没有一句不满,甚至还有几分感动。

冯唐比任何人都清楚,冯紫英南下,皇帝是给足了御林军的,公主也预备了足够的军备。而冯紫英之所以会战死,不是因为皇帝这边安排不够,短了军需和兵员,而是以西宁郡王和南安郡王等四王八公集团利用太上皇好名处处以仁慈自居的机会大肆敛财,他们不但领头与百官一起借空了国库,还在大吃空饷,导致南方军队十不足一,就是仅剩的军队,不但一群老弱,还个个都是老油条,不但不知道杀敌,还败坏军心……

作为老将,冯唐本就厌恶此事,只不过在冯紫英出事之前,他不过是闭着眼睛,当作没看见罢了。可是当他赔上了儿子冯紫英之后,他的心态就变了。

他不再对太上皇忠义,因为他清楚,冯紫英之死,根由还是在太上皇身上。

他转向皇帝阵营的原因也很简单,在国朝财政如此艰难的情况下,皇帝和公主还掏空了家底,把冯紫英率领的军队武装到了牙齿。

要知道,那支御林军是皇帝手里唯一拿得出手的军队,一旦失去这支军队,就等同于皇帝放弃了自己最强的盾牌,而没了这支军队的皇帝,几乎就等于是把自己的性命交了出去。

冯唐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跟皇帝比起来,太上皇根本什么都不是!

更别说,他儿子死后,端慧公主毫不犹豫地选择落发出家一事。

没错,按照世情,那位公主殿下是君,而且还没有正式出降,为冯紫英守节三年之后,她想嫁给谁都没有问题。如果这位公主殿下要还俗嫁人,冯唐一句话都没有,甚至还乐意送上一份厚厚的添妆,感激对方为他儿子守节三年。

可一想到太上皇来征求他的意见,是为了夺取公主手里的金钱和权势,为了削弱皇帝的势力,冯唐就跟吞了苍蝇一般地恶心。

冯唐道:“公主虽然曾与小儿定亲,可小儿未及迎亲就过世,是我冯家无福。皇家为公主再选驸马,能征求老臣的意见,老臣惶恐。只是,公主守节之心甚坚,还请太上皇多多宽慰公主殿下才好。”

说的全是反话。

一转头,夏守忠离了冯家,冯唐第一时间就把家里几个倭人武士叫了来。

武将出征,总是有亲兵的,等武将解甲归田或者是得到封爵的时候,这些亲兵,有的会选择回乡,也有很多人会转成家丁,就跟宁国府里的焦大一样。

这几个倭人武士其实就跟焦大一样的性质。

当年冯紫英南下的时候,因为兵员不足,妙玉出钱从倭国雇佣了许多浪人,充作前锋。冯紫英战死之后,他麾下幸存的浪人有的转投其他武将,有的带着钱粮回返故乡,也有的选择了留在冯家。

冯唐很清楚这些倭人的性子,恭敬、谦卑,但是带着几分狼性。他在还犹可,他一旦故去,冯唐很清楚,他现存的这几个儿子根本驾驭不了这些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