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肯定的, 不改革, 朝廷肯定会被拖垮。
赋税收不上来, 导致财政危机,财政危机导致国家闹饥荒无钱赈灾、导致军备常年不足以致于国家常备军不足二十万。
要知道, 国朝可是耕地面积超过十万万亩, 人口超过两万万的大国!
太上皇和皇帝很清楚, 国家已经到了背水一战的时候。国朝的历史不过百余年, 可国朝的敌人却是这片土地上经营了近千年的庶族地主, 甚至连皇帝都可以说, 他们是天底下最大的地主。
太上皇和皇帝相对无言。
太子更加稚嫩。
妙玉最后站起来道:“皇祖父,父皇,文武百官制约皇权, 靠的不过是一个仁道的名头罢了。但是,王道不是仁道,王道还需霸道辅。父皇,您若是信得过儿臣,就让儿臣来做这个背负皇族、背负天下的曹操吧。”
王道不是仁道,王道还需霸道辅。
太上皇听到这两句话,勃然大怒:“你闭嘴!”
皇帝道:“父皇,端慧此话说得并没有错。王道的确不是仁道,父皇行仁道,可是国库越见紧张。也许是时候用一用霸道了。”
太上皇恨恨地转过头。
皇帝道:“端慧,你认为改革需要多少年时间?”
“儿臣以为,最少需要二十年。”
皇帝年纪大了,未必能撑到二十年后。
也就是说,这将是一件跨越两朝的改革,而且需要非常手段。皇帝自认,他是不怕妙玉架空他的,但是他有个万一,只怕妙玉就是另外一个太平公主。
可皇帝也知道,如果再不进行改革,只怕朝廷也就只剩下不到百年的元气了。
因为国朝的财政就在这里摆着。
皇帝静静地坐在那里思考了两刻钟,最后道:“来人,拟旨!端慧公主摄政!即日起,太子与公主一起,陪同寡人上朝。另外,下国书,将来太子继位,二十五岁之前不得亲政。”
年幼的太子傻眼了。
同样,六宫震动。
迎春人在深宫,不知道外头的事儿,却知道六宫嫔妃们都去跪宫阙了。
毕竟连她知道,妙玉只是皇帝是养女,若是她掌权了,义忠亲王一脉是不是会东山再起甚至行谋朝篡位之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