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并没有刻意改变这件事,但它还是发生了。

这是不是说明他的努力都是有效的,这辈子已经开始自主发生变化了?

也就是在六皇子隐晦地劝了太子善待宫人之后,贾敬才猛然想起,上辈子圣人与太子之间越闹越僵,这些宫人可谓是居功至伟。

别的不说,就说他们向圣人汇报太子日常起居的时候,便大有文章可做。

有时候,变换一下措辞,或者事把两件事禀报的顺序颠倒一下,没事也能弄出事儿来。

然后,贾敬就趁机说了自己在家待下人们和善,身边的事若是有哪点儿不合意的,都不用他开口,自有下人们去告诉了母亲。

贾敬点到即止,太子却是一点就透:对哦!孤如今选的路子,日后少不了要受些委屈。而且这些委屈还不能白受,都是要让父皇知晓的。可无论是诉屈还是告状,自己做都太掉价,还是得有人替孤向父皇说。

因而,这些日子,太子不光对兄弟们和颜悦色的,对宫人们也和善多了。

那些宫人们虽也有心眼,但比起众皇子,却更容易攻克。

以太子的身份,有时候只是随手施恩,对这些奴才来说,可能就救了自己一条命。

这些天下来,太子再没有去找圣人抱怨过,但圣人却对太子的锲而不舍,还有那些皇子们的不领情了如指掌。

一开始,圣人还看着乐呵,但时日久了,就难免觉得底下这些儿子们不省心。

——太子是长兄,又是储君,纵然以往有些小错,可他如今都已经放下身段了,尔等还如此计较,当真是不敬兄长,不敬储君!

太子收复宫人,初见成效。

作者有话要说:□□给皇后定位次这个,参考的是宋□□赵匡胤。赵匡胤有三个皇后,分别是元后贺氏, 继后王氏和第三任皇后宋氏。

贺氏虽是发妻,但她在赵发迹之前就死了,然后赵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娶了大家千金王氏,并在登基后就册封王氏为皇后。然后过了好几年,才不情不愿地追封了贺氏为孝惠皇后,还明旨说了贺氏的地位不如王氏。

第三个皇后宋氏死的时候,已经是赵光义在位了。然后,赵光义与大臣们商议之后 就认为宋皇后生前母仪天下,地位应该高于没有母仪天下的贺氏。于是,贺氏在太庙的位次又降了一个。

也就是说,贺氏虽然是原配,但地位非但比不上第二任王氏,连第三任宋氏也比不上。

当时看到这段资料的时候挺无语的,觉得标榜三纲五常的宋朝,其实也不是那么讲究。

第27章 贾敬

若说一开始,太子因着贾敬年幼的缘故,对他的出谋划策还心存疑虑的话。

随着这些日子以来,东宫中太监宫娥们侍奉他时的细微变化,还有圣人与诸皇子都在贾敬意料之中的反应,却让太子开始信服贾敬了。

太子还在心里小小地忏悔了一下:秦有甘罗十二岁拜相,汉有孔融八岁让梨,唐有骆宾王七岁赋诗。枉孤自诩熟读诗书,却还是犯了以貌取人的谬误,实在是不该!

自此,太子待贾敬更为亲密,许多事都要问一问他的意见。

而贾敬也不辜负太子的信任,慢慢地替太子将詹士府等一干东宫属官的心提前拉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