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她自己做小辈伺候婆婆的时候, 也是这样做的。

虽然她每回都是只让媳妇儿夹两筷子菜, 就让媳妇儿回自己的院子吃了,但却从来没想过要免了这规矩。

还有晚辈不能上长辈的桌, 食不言寝不语等等。

许氏这边, 就没那么多规矩了。

宁国府本就人丁稀少, 许氏最是喜欢一家人围坐在一起, 热热闹闹的吃饭。

当然了, 后面这些, 玉娘也没傻到当着嫂子的面说,而是在嫂子去厨房整治菜肴的时候,偷偷和李太太说的。

这下, 李太太对女儿的担忧是彻底放下了,但还是叮嘱女儿:“亲家太太待你宽厚,你自己却不可轻狂,要更用心照顾姑爷,侍奉舅姑才是。”

玉娘点头应了:“女儿知道了。”

这边母女二人说些体己话,男人那边却要畅快多了。

李佥事带着两个儿子和女婿说了会儿话,四个人便来到了校场,骑马射箭地玩儿了起来。

对于贾敬的身手,李佥事看得连连点头,点评道:“只差到战场上真刀真枪地磨一磨了。”

武人爽直,他们又不是外人,贾敬知晓李佥事的夸赞都是真心实意的,便也不谦虚,只是叹气道:“如今,哪里有战事给我磨砺呢?”

李佥事也叹了一声,拍了拍女婿的肩膀,鼓励道:“你只管好好练,英雄总有用武之地的。”

话虽如此,他心里却着实没什么底气。

随着天下承平日久,武将立功出头的路子是越来越窄了。

李佥事也想过让两个儿子读书科举,走文官的路子。

奈何,无论大儿子还是小儿子,都不是那块儿料,也只得罢了。

但贾敬却知晓,用不了几年,北边的突厥就会不安分了。

到了那个时候,李佥事这样的普通武官他不敢说,但像他们这些勋贵出身的子弟,却多的是上战场镀金的机会。

这也是李佥事结亲宁国府的的初衷,多少也是一线希望不是?

眼见李家父子三人都有些颓唐,贾敬便转移了话题,话里暗示了可以替李殊在东宫谋个侍卫的差,只是不知李家愿不愿意上太子这条船?

这还用说吗?

如今太子的势头大好,李家是巴不得能在太子面前露露脸呢。

方才沉闷的气氛一扫而空,李佥事拉着贾敬的手就往客厅走,边走边吩咐大儿子:“去把我书房里藏着的那坛惠泉酒拿出来,今日我与贤婿不醉不归!”

直到下午,贾敬夫妻才带着厚厚的回礼从李家出来。

贾敬多饮了几杯酒,走路有点儿发飘,玉娘不放心他骑马,把拉着他一块儿坐车回家。

喝了醒酒汤,大睡了一觉之后,贾敬便神清气爽地去兵部当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