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王琦的背后还有王阁老。王阁老桃李满天下,重用王琦,也是在变相地安抚读书人。
林如海不得不承认,若论帝王心术,无论是老圣人,还是前世登基的六皇子,都比不过这个两岁就被立为太子的帝王。
或许,有些东西,真的是天赋,学是学不来的。
“微臣林如海,参见圣人,圣人万安。”
“朕躬安,林爱卿请起吧。”
“多谢圣人。”
林如海起身之后,圣人便赐了座,又让人上了茶。林如海受宠若惊,再次谢恩之后,才签着身子,勉强坐了。
说实话,这样坐着,还不如站着舒坦呢。
但这是圣人的恩典,一般人求都求不来的好事儿,林如海自然也不会有这等矫情的想法。
他只是在想:圣人这是什么意思?是对他在太原的所作所为表示赞赏,还是有什么重任要交给他?
林如海觉得,无论是那一样,那都是他的荣幸。
他心里有谱,自然也不慌张,表现出来的就是宠辱不惊。
圣人看在眼里,对他更满意了几分,觉得他这样的气度,和他在任上表现出的一心为民的品质十分贴合。
圣人虽然被尊称为圣人,他自己却清楚,他并不是什么圣人。但这也并不妨碍他欣赏有气节、有底线、心怀天下的那种人。
而在圣人看来,林如海就是这种人。
有了这个底子,接下来的君前奏对很是顺利。
圣人细细询问了林如海已经在奏折里写过的东西,深入了解了太原府如今的变化,并询问了将之推行天下的可行性。
林如海答的有些为难:“推行教化自然是盛事,只是怕有人将之当做政绩来做,徒然为百姓、乡绅增加负担。”
他说的很委婉,意思却表达的很明确:若是地方官员为了政绩做表面功夫,百姓非但不会得利,反而会让朝廷招致骂名。
圣人沉吟了片刻,也不得不承认:“人心难测。”
“的确是人心难测。”林如海道,“只是,依臣之见,这件事,还是要做的。因为,如果不做,就永远不会有硕果结出。”
圣人笑了:“林爱卿倒是深谙‘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
林如海正色道:“臣只是觉得,不能因为个别官员的不检,而剥夺了百姓的利益。圣人圣明烛照,自登基以来,兢兢业业、披肝沥胆,一直在为天下百姓的安居乐业夙夜忧叹。百姓们固然没有花团锦簇的文采,但他们心里其实明白的很,也对圣人感激的很。纵然朝中有个别蛀虫,却也影响不了圣人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这一通彩虹屁一本正经地吹出来,饶是圣人素来自律,也不禁心花怒放。
而且,抛出那些彩虹屁之外,林如海说的也很有道理:不能因为少数官员不干人事儿,就把那些好官也给否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