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他很是勤奋。每日里除了吃饭睡觉,剩下的时候不是在看折子,就是在看书。
说是让他监国,但他毕竟是第一次干这事,圣人再宠他,也不敢拿国家大事开玩笑。
因此,留了张太傅等好几个重臣辅佐他。
各地呈上来的折子,大部分都是由这几个重臣帮着处理,只留些简单的给太子练手。
太子自幼就比同龄人沉稳些,知晓贪多嚼不烂的道理,也没觉得有什么不满。这些小事,他也都认真处理了。
几日下来,张太傅等人都对太子赞誉有加,称赞他宽宏谦逊,沉稳有度。
太子到底年少,纵脸上不显,心里也十分喜悦。
但过了大约七八天,太子就发现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由张太傅他们处理的那些重要的奏折,大部分都是封存之后,捡着要紧的,快马加鞭送到西山去,让圣人处理。
而那些不是很要紧的,就堆在乾清宫里,等圣人回来处理。
太子很是不解,就私下里请教张太傅。
因着张太傅的大孙女已经由圣人栓婚给了太子,只等太子到了及冠之年就大婚。
而且,张太傅还是太子的老师,可以说是绑死在太子这条船上了。
许多比较隐秘的话,别人不敢或不愿对太子说,张太傅就敢说。
他是巴不得太子懂得更多一点儿,将来成功继位的可能性就更大一点儿。
对于这件事,张太傅只有一句话:“圣人才是这天下之主。我等,终究是臣子。”
这是太子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言论,不由有些错乱。
但错乱归错乱,这么多年来,他与圣人相依为命,感情之深厚,不可以常理度之。
再说了,他是储君。储君也是君嘛。
如今,张太傅之所以把这些折子都送给圣人处理,那都是因为他还太年轻的缘故。
这时候的太子,虽然学了一肚子的学问,本质上,却还是个傻白甜。
用不了多少年,他就会知道:对他来说,与圣人是相依为命;对圣人来说,他不过是众多儿子中的一个。
哪怕,最宠爱、报的期望最大的那一个,也只是其中一个而已。
哪怕十个手指头有长短,但哪怕是最短的那个手指,也没人舍得斩去了。
用不了多少年,他就会明白:他这个储君,在朝臣面前是君,但在圣人眼里,也终究是臣。这天下,从来都只需要一个做主的声音。
对圣人来说,不觊觎他江山的儿子,才是最好的儿子。
成长的代价总是残酷的,贾政活了两辈子,总算是体会到了成长的疼痛。
孙氏殁了。
就在太子来过之后第三天的夜里,孙氏永远闭上了眼睛。
临终之前,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大孙子贾政。
在回光返照的时候,她撑着一口气把自己的私房,越过儿子,分给了两个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