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是家事,又不是对簿公堂,很多时候,根本就不需要证据。

在试探了贾代善,得出他不会轻易放弃长子的结论之后,史氏心里就有了计较。

不错,她是舍不得伤了自己儿子的性命,但对于别人,她可没那么仁慈了。

借着这次的事,史氏一举把孙氏留给贾政的人手全都发配到了偏远的庄子上,像翠荷这样的首恶,更是一家子都免费给了牙婆,让牙婆卖得越远越好。

可以想见,这些人的后半生都不会有什么好日子过了。

而贾政失去了这些庇护之后,更是门户大开,颇有点俎上之肉的感觉。

他敏锐地察觉到了危机,却根本就无力应对。

直到这个时候,他才猛然发现,纵然他很清楚未来是哪位皇子继位,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于是,他重新走回了讨好父亲贾代善的道路,忍着对父亲的惧怕,隔三差五地就去给贾代善请安。

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贾代善虽然对他各种失望,觉得未来家里不能指望他,但儿子还是有孝心的。

这世间,大多数的父母都有均贫富的心思,像史氏这样极端的总是个例。

在贾代善看来,两兄弟里,贾赦更有本事,日后的前程也差不多定了。

那么,家里的爵位,就一定得是贾政的。

要不然,他们夫妻百年之后,让大儿子如何过活呢?

阴差阳错的,贾政的目的竟然达到了。

*

等出了孙氏的孝,贾政也十四了,到了说亲的年纪。

按照贾代善的心思,小儿子贾赦将来是要做名士的,自然得娶个书香门第的姑娘,才相得益彰。

而大儿子贾政,资质平平,又无毅力,日后也就是个混吃等死的。

那么,就该给他在强有力的勋贵里找一个厉害的姑娘。

要不然,将来的孙子无人管束,怕是更加不堪。

值得一提的是,东府的贾敬在这三年里,已经一路开挂般的先中了举人,又中了二甲进士。

而且,他还定亲了。

贾代化的心思和贾代善差不多,觉得自己儿子将来是要走文臣路子的,自然要在文人家里找一个好姑娘。

这样,日后入朝,好有岳家帮衬。

原本,许氏看好的是吴御史家的姑娘。

但就在两家稍微有点儿默契的时候,贾政说了一句:“这吴家的姑娘,当真是个温婉贤惠的人,配敬大哥哥,真是屈才了。”

要知道,贾敬对贾政的印象,可谓是直逼底谷。

被贾政夸赞的姑娘,能有什么好的?

贾敬回去之后,就在许氏面前放话:这吴家的姑娘,谁爱娶谁娶,反正他是不娶。

这是怎么话说的?

许氏恼了:这两家都心照不宣,就差他们男方出面清媒人了,你说看不上,不娶了。早干嘛去了你?

可无论她怎么说,怎么吗,贾敬就是死活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