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母担忧唐小诗本想陪着她不出去。
宋家嬷嬷劝道:“夫人病情还未大好,不方便留这儿陪着。”
一名稳婆也劝着, 屋内人太多了,反而添乱, 齐母犹犹豫豫带着齐小妹和柳云丝出去。
齐二郎在居室外守着。听着居室内传来一声声痛叫,他心跟着一下下抽着,双手紧扣一起,心神慌乱, 来回踱着。
柳云丝站在居室外间冲门处, 正瞧见齐二郎焦急不安的神情,抓着袖口的手微微紧了紧,朝着内室瞥去,眼神凌厉冰冷。
齐小妹和婢女在劝着齐母, 齐母坐立不安。
长子英年早逝, 就留下这一点血脉,怎能让她不紧张。
里面传来阵阵痛呼, 外面人的心跟着揪紧。
宋母和宋大嫂匆匆赶来时,听到里面的声音,心疼担忧,立即进内室陪着唐小诗。
傍晚时分里面气氛忽然紧张起来,齐母走到内室门前,不住问进出的婢女和嬷嬷里面情况如何。
“娘子正到关键时候,稳婆说娘子胎相好,夫人和小娘子不必担心。”小檀道。
“那就好,那就好。”齐母高兴抓着身边齐小妹的手。
柳云丝探头朝里面看,只瞧见对门的一面绢纱屏风,映着里面影影绰绰的人,瞧不清谁是谁。
小檀移了一步挡住她视线:“柳娘子是未出阁小娘子,不比我们这些奴婢,娘子生产这种事还是莫瞧为好。”
柳云丝被她怼得脸红。
小檀立即转身进去。
掌灯时分,里面传来了孩子的第一声啼哭,小青跑出来叫道:“娘子生了,是个小郎君。”
“太好了。”齐母激动抚掌。
宋大嫂也走了出来,笑着道:“给夫人道喜了,母子平安。”
“同喜同喜。”齐母高兴抓着宋大嫂的手,想进去瞧瞧,宋大嫂顺势搀扶齐母的手臂,笑着道,“夫人先到桌边坐着稍等,稳婆待会儿就将小郎君抱出来让夫人和小娘子们瞧瞧。”
“好好好。”齐母笑得合不拢嘴,不断说,“母子平安就好,就好。”
柳云丝脸色难看,压着一腔怒火死死盯着内室。
小檀端着茶水过来,笑着道:“夫人和小娘子们喝茶歇会儿。”
齐母担忧半天一口水没喝,此时方感觉早已口干舌燥,高兴一口气喝了半盏。
柳云丝端着茶盏抿了两口润润喉,抬眼瞧见居室外的段二郎,昂着头望天,高兴地像个孩子。她已经很多年没有看到他这般高兴。如今这笑容不是因为她,而是为了内室的宋楚,他的嫂子。
她用力握着茶盏。
目光再次转向内室,心中无限恨意涌来。
怎么就母子平安了!
忽然腹部抽痛,她放下茶盏捂着。痛感越来越强烈,好似锐刀翻搅,她身子不由蜷缩起来,痛得叫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