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舍友调侃她:小诗,你分手有八九个月了吧?怎么还不找个新男朋友,还放不下咋的?
另一个舍友也表示关心:要么把我表哥介绍给你,上回你见过的那个,长得不错吧?
她立即回绝,脑海中浮现了宋泽的面孔。
现实中没有梦见过他,穿书倒是梦见过他许多次。
她将微信对话列表朝下拉,拉到最底部才拉到宋泽,备注还是“我的小宋词”。这个备注是对应当初宋泽给她的备注“我的小唐诗”。
点开,最后一条消息是今年除夕夜零点他给她发的祝福短信。
再往前便是元旦跨年的祝福短信。
她朝前翻了几十条,手指点开输入框,犹豫了半天,最后退回列表,放下手机。
目光落在手边的《闺怨诗集》上,脑海中再次回想经历的一切,除了最后一个时空,其他的感情似乎都已经没剩什么了。
她叹了声,心中其实还是纠结最后一个时空的诗词,这就像一个解不开的谜打不开的锁一样,将她困住。越想越是犯堵,索性拿起书回自己房间,打开电脑开始在网上搜索关于公主的闺怨诗。
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依旧没有搜到她觉得匹配的,一连几日搜索,均是无果,后来去询问舍友、闺蜜、朋友、同学等人,依旧一无所获,她终于放弃。
*
两个多月后,她窝在宿舍看书,忽然舍友问:“小诗,这首诗你写的吗?”
“什么诗?”她随口问。
“这本《闺怨诗集》封面上的《无题》。”舍友念道,“昔年狼烟起,贼寇踏楚地。保境无良将,公主赴北疆。燕山通昊宇,鸿雁断消息。金屋锦罗裙,不消一寸心。思君三寒暑,何日复南归。”
她猛然一惊:“我看看。”忙走过去将书夺过,在折叠的封面中看到了这首诗。
硬笔书法,刚柔并济,形神合一。字迹三分熟悉,却记不起来。
“不是。”这本书是从图书馆借阅的,她并不知道这首诗谁写,或许某个同样爱好诗词的同学写的吧。
“诗我不太懂,但字好看,想必人如其字一样丰神俊秀。”室友笑着道,“我去查查,看看有没有缘分。”
另一室友打趣:“别字好看,人不行,你白忙活。”
“闭上你的乌鸦嘴!”
唐小诗坐在书桌前,还在回想那首诗,如果没猜错,她穿进的最后一首诗词便是这首佚名作者的诗。
恰时班级群内发出来一条喜讯,她的书法获得了第二名,图书馆一楼大厅在展览。
一阵恭喜后,有同学发了一条信息:第一名竟然是两个人合作的作品。然后附带了一张图片。
看到第一眼唐小诗愣住了,慌忙点开大图,放大细细地看,再看向一旁的几行字,顿时如被雷击。旁边是两个人落款。
隋源,宋泽。
“小诗,这宋泽不会是……”舍友看着她小声的问。
她愣了好一会儿,道:“我去图书馆看看。”抓起手机和包就跑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