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文殊身边一直不缺人,不管是外婆在的时候照顾老人,外婆过世自己挣扎求生,但她身边都没有缺过人。她很清楚什么叫多个朋友多条路,吃饭的问题解决前,她需要非常非常非常多的朋友,搭建自己的人脉关系网络,所以她身边不缺人,大部分还是她主动结交的。
后来走到不需要太刻意结交朋友的位置了,帮过很多人,也接受过很多人的帮助。一起喝大酒作天作地的朋友有,一起深夜促膝长谈,聊人生聊理想的朋友也有。什么时候会觉得孤独呢,在医院做手术,没有人可以签字,只能自己挣扎着签下名字的时候,如果苦逼昏迷,还得先被强制唤醒,医院不能直接动手术。
这种机会很少,也就一次胃出血,一次盲肠炎,一次急性阑尾炎,没了。安文殊的身体不算好,也没糟糕到哪去。朋友有真心有假意,有利益有交情,这些都不重要,反正朋友无法签。而安文殊身边不缺人,孤独是很偶尔的事情。
安文殊看过一个纪录片,内容是高智商和平凡人到底有什么区别,片子太长大部分她都不记得了,但有个结论很有意思。高智商、高学历、高收入等等叠加,通常代表着大脑负责理智的区块会抑制感性,而这也代表这群人多少会与大多数的人格格不入,因为绝大多数的普通人还是感性大于理性的。
看片子的时候安文殊觉得有意思,看完就丢到一边了,格格不入是一种选择,有人选择孤芳自赏,有人选择喧闹人间,她是后者。所谓的孤独,也是一种选择,她选择努力往上爬,做人上人。
后来有一天,安文殊发现孤独和寂寞是不同的,孤独是选择,寂寞则可杀人。那种原来自己的与众不同不可由自己的意志力转移的寂寞,无人理解的寂寞,是可以杀人的。
别误会,那不是发生在她身上的事情,而是一个算聊得来的朋友跟她叨逼叨的一整夜,第二天接到警察认领尸体的电话时,她知道的。那个人也很聪明,那个人也是个天才,那个人也孤身一人,那个人因为寂寞离开了这个喧闹的人间。
孩子大约真的有不一样的含义,比如用砰砰的心跳声,挡住那极其偶尔会出现的由于世界改变的错乱感。安文殊足够聪慧,足够理智,足够心狠,足够……独自承担一切东西,但她也依旧是人。
人……没办法独活。
那个漂亮又奇妙的小姑娘说安文殊撒谎,她一点都不是无所谓,安文殊笑了,笑着回答她,礼物有了很好,没有就没有了吧。更何况,礼物是她亲手毁掉的,难过啊,或许是假慈悲呢。
高恩雅走后,安文殊见了尹武荣,笑问他有没有受伤“胳膊是断了?”
“骨裂。”吊着右手的尹武荣随意的回了一句,看了眼她的肚子“虽然不知道你想要借这次的事情做什么,但你没必要弄成这样。”
尹武荣接到安文殊的短信,让他去制造一场车祸时并不知道车内坐着的是安文殊,他和孔刘都没见过面,更别说知道哪辆车是孔刘的车了。短信里有些奇怪的让他准备好,如果她出意外,孩子还在,那就在手术台上打掉。尹武荣没太弄懂什么意思,不过他本来就不是什么有好奇心的人,直接做事了。
安文殊给的时间急,尹武荣来不急临时找人,她要的只是一个车祸,不是要人命,自己刚好又在光州就自己上了。根据安文殊的短信找到孔刘的车时,一辆车牌号太过眼熟的起亚出现在他的车道里,那辆起亚就是之前跟过他的车又消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