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荀彧沉声,“或许是元琢在给杨奉出主意。”
曹操皱眉,一时沉思。
时间一晃而逝,年关已过,春来冰释,裴景打服了西凉军,安定西北,哄着马超和杨奉为他兢兢业业地处理并州事务。
刘协已经颇为沉稳,他挑了春分的日子,昭告天下这半年来的事,从并州连发数道圣旨,封袁绍为冀州牧,封曹操为兖州牧,封杨奉为大将军,封裴景并州牧,加封武安侯,天下惊动。
荀彧听到天子敕封旨意,缓缓翘起了嘴角,他的少年,随意展露都是惊世才华。
众诸侯不由观望,袁绍都停了和公孙瓒的战事,大开冀州迎天子百官东归洛阳,众多士子奔走相告,一时间海内升平。
虽然早就暗地里行动了起来,但洛阳的宫室要建起来的确需要时间,但长久居于诸侯之所并不安全,不过裴景总是慵懒在侧,众人倒也的确不敢说什么。
袁绍是真的让裴景意外了,后世总说他多谋寡断,但真实的袁绍气度宏雅模样雍容,带着位高权重的力量和可靠,温和又坚定,芝兰玉树一般,哪怕真有些许寡断,那也是瑕不掩瑜,裴景觉得,这位本初兄只是不通战事,玩政治还是很有一手的,凭那些百官对他完美的观感就可见一斑,他笑着接受对方的祝酒,因为那张俊美的脸心情甚好。美滋滋地想着,他家文若更好!
而洛阳那边一传来未央宫修好的消息,刘协就迫不及待地启程,百官也没有异议,天子有的住就好,他们还能凑合凑合。不过裴景也没让他们露宿街头,一排小屋早已备好,府邸已经建了大半,饥民们其实是不错的劳动力,只要给他们粮食住所,效率甚至比士兵还要高。
有裴景这个莫名其妙来的震慑,一个月内都没有人捣乱,士兵和饥民相互配合,快速修复好了洛阳的门面和住所,至于府邸内,慢慢来不着急。
旧都传出旨意,请各路诸侯来这里面圣,众人各怀鬼胎奔赴洛阳,曹操看着当空的烈日皱着眉,看向身侧心情很好的荀彧,询问,“文若,你说现在洛阳是什么情况?”
荀彧笑答,“有元琢在,应当不需担心。汉室必可中兴,主公,你我夙愿即将达成,对今后可有什么想法吗?”
曹操匪夷所思地看着他对裴景的过度信任,闻言笑了笑,眯了狭长的眼睛,“好好管着兖州嘛!文若呢?”
荀彧轻笑,眼角眉梢都染上温柔,“自然同元琢一起。”
曹操哈哈大笑,“公达,你瞅瞅文若,要是元琢发混不要他了,那不得伤心死?”
荀攸叹了口气,“主公,以元琢的性子,不会离开叔父的。”
“嗯?那可未必!”郭嘉慢悠悠打马跟上他们,调侃道,“去年流火之时,可不就悄悄走了?”
荀彧被他们群起而攻之,微微挑了眉不说话了。说起这个,他还没跟那个恶劣的少年算账呢!也不知道征伐并州时少年有没有受伤。
一行人到达旧都,荀彧跟着曹操去拜见天子,少年天子威严庄重,他的视线却情不自禁地落在御座下首朝服加身、歪七扭八坐着的少年身上,无奈中带着些许不赞同,就见少年眼角眉梢都翘了起来,浑身的懒散冷淡一扫而空,瞬间坐的端正笔直,他无奈垂眸,唇角随之翘起,向陛下恭敬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