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柳笑了笑:“以后可以将此事宣传出去,若是有人想要认捐一条路,自己的钱却不够,完全可以像这两位官员一样,凑钱修路。”

刘宇明闻言点头,将此事记在了心里。

他求见皇上本就只是为了这件事而已,说完也就走了。

林柳看着名单,陷入了沉思——

若是差钱的,当然可以按照这样的法子解决问题,也算是皆大欢喜。可那些商人最不缺的就是钱,若是与这两位官员一样,想要修同一条路,起了争执可怎么办?

难道,拍卖?

鹿岁知道之后,竟然与林柳想到了一起:“若是两个商人都想要修同一条路,而且争执不下,直接让他们自己叫价,谁出的钱多,就将那条路让他认捐也就是了。”

林柳失笑:“你倒是与我想到一出去了。”

此事本来也不算太难,拍卖的办法也容易想到,于是就这么定下了。

至于相关的负责人?户部尚书做事严谨认真,且一心为朝廷考虑,直接将此事交给他负责也就是了。若是不放心,还可以将刘宇明送过去给他当副手。

虽然指接触过几次,但刘宇明的性子林柳已经有些了解——

这就是做事儿一根筋,性子也有些古板的官员。

关键还不差钱。

否则他就算对有轨马车感兴趣,怕也根本没钱没地方做实验。

将这样的人放在户部尚书身边,也是给他上了一把枷锁,就算遇上了诱惑,也无法成行。

季崧带着猫寿,以及工部的右侍郎乘船一路向前,很快就到了敲定的第一个需要建造水泥坊的地方。

在当地官府的支持下,水泥坊的宅子很快就盖好了。

接下来才是真正的难题——

高炉的建造。

右侍郎这次离开京城,其实不是自愿的。只是他这个人做事古板,还不怎么会做人,所以在工部受到了一些排挤。

再加上工部有名有姓的几位官员当中,真的对高炉有足够了解的,也就只有他一个人,所以在林柳说要将水泥坊的事情交给季崧负责,但需要工部出一个人负责技术指导的时候,他便被尚书与左侍郎一起推了出来。

不过右侍郎做事认真,虽然出来的时候心不甘情不愿的,但真正做事儿的时候,他便瞬间变脸,整个人的气势都提起来了。

季崧见到这样的右侍郎,吓了一跳。

毕竟他之前还以为,真到了右侍郎负责的部分,他许是会消极怠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