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表兄他们一起挖野菜啊……”赵旸胡扯八道地跟宋仁宗说了一通。等说完后,他想到了春耕,“爹爹,我今年能不能和你们一起去春耕啊?”

“你还小,不能下田插秧,等你再大一些,爹爹再带你去春耕。”

“爹爹,我不小了,我能下田插秧。”赵旸拉了拉宋仁宗胸前的衣服,“爹爹,今年的春耕,你应该当大臣们多插几天的秧,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农民种田的不易。”

“这是为何?”

“你们每年春耕下田插秧就插那么一会儿,根本无法让大臣们体会到农民的不易。”赵旸小脸认真地说道,“朝中不少大臣根本不了解百姓的不易,只有让他们深刻体会到百姓的不易,他们才会踏踏实实地为百姓做事。”

宋仁宗觉得儿子的这番话说得很对,问他:“你打算让他们插几天的秧?”

“最起码三天吧。不止如此,日后爹爹你还要带他们去除草、除虫。”赵旸掰着手指说道,“然后等到秋收的时候,你再让他们下田帮老百姓割稻子。对了,还要让太学的学生这么做,这样他们才能知道民间的疾苦,知道他们是为了造福百姓而读书,而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读书。”

宋仁宗觉得儿子这个想法很好,点点头赞同地说道:“好,按照你说的做。”说完,他又问道,“你还有什么主意?”

“还有让太学的先生带着学生去体验民间的疾苦。体验后,让学生写下他们的感受。”赵旸刚刚说完,脑子里又闪过一道灵光,“最好搞几块田地,让太学的学生们自己插秧种稻,然后自己收割稻子。还可以让他们再种一些其他的东西,比如说菜,或者果蔬什么的。”

“这个主意不错。爹爹会吩咐下去。”宋仁宗问道,“还有吗?”

“太学学生种的东西,他们可以自己吃,也可以送给贫苦人家。”赵旸捏着下巴说道,“要让太学的学生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帮助他人的成就感。”

宋仁宗伸手摸了摸儿子的小脑袋,一脸欣慰地说道:“你这个想法很好。”

“爹爹,你以后有时间也带我多去田间走走,了解民间的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