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是以四阿哥的口吻,而是假托于伦敦某读者的笔触。

这些批注有对《原理》的解读,也有一些碎碎念。比如作为普通伦敦人对世界其他地方的看法。

这书上交了。

哪怕康熙现在不读,等到玻璃窗问世的那一天,他一定会忍不住拿出来翻一翻,到时候由不得他不信书里的内容。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京城内没有掀起什么波澜。

康熙今年没有去承德避暑,而是在畅春园内一直住到了九月下旬。

或是因为皇上没有离开京城,少了一些暗流汹涌。

接种牛痘的各式小故事时不时在酒楼茶观被说书先生谈起,至于直郡王与雍郡王的比赛旧事已经散在风里。

人们热闹地度过一个接一个节日,中秋过后是重阳,吃了月饼又喝菊花酒。

悠闲的生活,却不是谁都可以拥有。

胤禩从六月开始就一刻不得闲。

从南城到北城,从内城到外城,是为调查清楚京城究竟有多少要种痘,而分清楚不同区域的不同接种环境。

这都是他自己找来的事。因为向康熙提议了请国库拨款牛痘推广经费,被要求先做一套详细的摸底。

原本查阅户部、八旗的京城人口记录就好,但七月下旬被康熙要求务必实地调查,而让顺天府配合协作。

询问每一户是否听说过牛痘?是否有接种意愿?如果愿意接种,最希望在哪个时间段?

巨大的工作量竟是要在十月十五就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