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三章 骊山书籍

我岳父是李世民 张围 2331 字 11个月前

李泰叹道:“是吗?可是在本王来看没什么变化。”

与寻常人相比,李泰还是胖,而且胖了不止是一分两分,跑动起来脸上的肥肉也会跟着动。

平日里除了减肥吃得也多。

这也导致这几年的成效很低。

上官仪拿着手中的账册道:“千字文五千册,论语六千册,说文解字五千册,余下各类闲篇各三五册有余。”

岑文本看着一车车的书籍久久说不出话,而且这些书卷都是纸张。

大家也都是见过世面的,但看到如此多的书卷,一时愣是无言以对。

纸张在长安城很金贵,除了写重要的奏疏,大家也都是能省就省,用竹简或者用布绢。

褚遂良当即拿下一卷仔细看着纸张上所印的内容,而且字体漂亮。

骊山印书一直用的都是欧阳询老先生的楷书,想来不假。

一册并不算厚,大概五十余页,一张纸的两面都印了字。

“通常来说凋版印字很少有人会在两面印字。”

褚遂良对书法颇有见地,对纸张和印书也有了解。

他一眼就能看懂问题所在。

李泰笑道:“骊山有自己的印书法门,与外界的寻常印书有很大的不同。”

听了话语,褚遂良颔首道:“确实新奇少见,若用凋版印刷在下压的过程容易使纸张上有压痕,在其背面留下痕迹,如此一来纸张的背面便不能用了,敢问骊山所用的是何种方法。”

活字印刷术是骊山最大的秘密,这是如今的骊山几乎成了外界人的禁地的原因之一。

李泰解释道:“褚侍郎说得在理。”

心有好奇,褚遂良也不好再多问,安排人手将这些书籍拉走。

上官仪连忙道:“还请诸位将这些推车带走之后,原样还给骊山。”

岑文本一边清点着书卷点头,“你们骊山已经如此富裕了,还介意这些推车吗?”

“骊山县侯是节俭的人。”

“张阳有此经营之道,还如此节俭,焉能不富。”

褚遂良还在观察纸张,他将纸张反复观察,再是揉过一遍,“纸张厚实,没有印痕是在其下面垫了东西?”

这世上书法大家众多,文人士子皆能写一手好字。

且不说虞世南,欧阳询这等书法大家,更有褚遂良这样的后辈。

至于其中有什么奥妙,李泰自然不会说。

这是父皇想要的成果,更不能让他人觊觎。

两万余册书卷就这么带离了骊山,李泰坐在村子里正看着看着田地里的耕种的乡民发愁。

见张阳朝着自己走来,李泰低声道:“弟弟妹妹们这个时辰应该都在午休了吧。”

张阳稍稍点头,“嗯,午休半个时辰,再自由活动半个时辰,便要继续上课。”

李泰对数术没什么太大的兴趣,帮着姐夫经营如此大的骊山,而且工厂都有自己的一份,又积攒下了不少的银钱。

“姐夫的那些学识生涩难懂,寻常人难以理解,也就弟弟妹妹们正是始孩的年纪,还未有个完全的认知,从现在开始学才能事半功倍,像本王这般年纪的人,学不了也接受不了。”

正如李泰所言,科学和数术都一样,这些都需要慢慢打基础的学识,而不是说你掌握了其中的窍门就可以一蹴而就。

尤其是科学,想要学习其中知识,从认知上改变,当下人们的认知都被困在古籍的见解中,从而很难再去接受地球与宇宙的关系,固有的思维习惯,会让他们本能去排斥这些学识。

这就像是有人觉得山上真的有神灵存在,而从山上下来的人会觉得那山上除了动物和植物没有别的东西。

骊山不仅有自己的活字印刷术,也有自己的生产技术,更有自己学识,李泰从怀中拿出一张饼,啃下一口。

三两口将这张饼吃完,塞入口中用力咀嚼着。

侍卫匆匆来报,“魏王殿下,程咬金的大将军出了长安城。”

“去做什么?”

“去酒肆……”

“不好!”李泰一拍大腿站起身,“姐夫快快随我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