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又道:“于尚书,朕曾听父皇说过,你熟知兵法,请你调兵遣将,今日守卫京城之战,由你全权负责。”
他坐在龙椅上,向下方看去,不由得心潮澎湃,大为感慨:“当年,永乐爷迁都京城,为的是天子守国门,如今朕临危受命,誓与京城共存亡!有于尚书与诸位猛将,蒙黄天护佑,愿我大明国祚延绵!”
群臣也很激动,终于有一个讲理又能听人话的皇帝了!
于谦静静的等他发表完感慨:“圣上,按制度,兵部尚书不能调兵遣将。”这也是这些天没做太多事的原因。
朱祁钰一怔:“那要什么官衔才能随时调兵遣将?”
众人想了想,新补上的礼部和吏部尚书一起说:“没有这样的官职。”
“着实没有。”
朱祁钰仔细想了想:“授予于谦“提督各营军马”,在京的各营将领皆接受其节制。将士凡有违抗军令者,于谦有先斩后奏之权。于卿,接下来要做什么?”
于谦从袖子里抽出一封奏折:“陛下请看。”
朱祁钰拿过来一看,奏折很厚。
于谦道:“臣告退。”
忙!忙!忙!
朱祁钰站起来目送他出去,这才又坐下来看奏折:要提拔将领(附名单、及需要释放的石亨),从各地调兵,日夜赶造武器,附兵力数目及军械储存表,调集两京、河南、山东等地的勤王部队,严整军纪,操练军兵,分守九城,并命令边防部队加紧修固沿边大小关隘(附需要加固的各个门、详细到城内的木土、瓦匠、石匠等统一编队工作,已经在做了),全城军民人等,备战备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