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眼色的话,那就是浮皮上舀一勺稀的,见不到多少米粒不说,还是半勺。
其他权力更大的人会做什么事,根本是不消说的,大家都懂。
李永生对此也无能为力,整个社会就是这样的风气,他只是观风使,不是纠风使。
不过该说的话还是要说的,他表示这里只是个暂居之地,你们临时住在这里没问题,但是自己没有存粮的话,最好抓紧时间开一块地种粮食。
也有人怯怯地发问,雷谷不是搞赈济的吗?不能弄点粮食来?
李永生对这个问题颇为无语:雷谷在你们眼里,就是这么个形象?
雷谷是赈济灾民的,这个不假,但是就算在三湘,那也是以工代赈,绝对不是养闲人。
目前在豫州,雷谷没有这样的义务,也没有做这种事所倚仗的组织基础。
最关键的是,他没打算在豫州待多长时间,赈济一两天算什么事?
这些话解释起来太麻烦,所以他表示:我们只是路过,要不了多久就要走人,你们真想得到赈济,那去三湘雷谷好了。
反正我的话只是说一说,你们也只是听一听,种不种粮食,都在你们自己选择。
然后他就将此事丢到了脑后,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去做:给郑王点颜色看看。
该怎么收拾郑王,他和祭强有不同的观点,祭真人认为,应该将郑王勾结揶教,破坏中土气运的事情,通报给官府甚至朝安局。
在他看来,郑王毫无疑问犯了大忌,触及了一些底线,再加上此人现在纠集兵马,跟朝廷为敌,只要上面掌握了这些情报,处理郑王就很简单了。
但是李永生不这么看,经过了这么多事,他对朝廷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效率,实在是太清楚了——别的不说,只说想将“勾结揶教”四个字落到实处,那就不知道要用多长时间。
当然,郑王是否勾结了揶教,谁也不清楚,但是李永生在意的不是这个问题,他在意的是,在这样扯皮的过程中,黎庶要遭受多少磨难。
朝廷的做事效率,真的令人不敢恭维,宁王府和蜀王府已经发生的事情,足够证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