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适当的蛰伏,以及安静的等待时机,谋求发展……是必然的选择。
一个不懂得等待的人,永远做不了真正的大事情。
封林晩就这么一直持续着繁琐,而又好像毫无意义的工作。
有人以为,封林晩这是小小年纪,心思深邃的表现。
想要通过这种方式,赢得大悲方丈好感,从而获得修行的资格。
但是唯有封林晩自己很肯定,不是这样的!
“懂得利用天晟教教主唯一的幼子做文章,一面打击魔教残党,一面放出诱饵,围点打援,更宣扬了悬空寺的慈悲之名,一举而三得。大悲方丈……可半点也不慈悲,他不是和尚,而是一个十分合格的领袖、政客。这样的人,即便不是铁石心肠,也断然不会被我这点伎俩感动。”封林晩在陡峭、惊险的山道上扫着台阶。
不过一人宽的岩壁小道上,不仅长着青苔,还有许多多年无人清理的小碎石头。
山上雾重,湿气浓厚,若是一个不小心,打滑一下,就有可能滚落山崖,摔个粉身碎骨。
小小的扫帚哗啦啦的扫着,小心、谨慎而又体贴。
“我这些,不是做给大悲看的,甚至不是做给这满山满寺的和尚们看的。而是做给那些艰难辛苦,上山烧香拜佛的信徒们看的。”
“拜佛烧香的信众,往往会比满口诵佛的和尚,更心生慈悲。”
“我若长年累月,为他们扫清上山的路,为他们在半山道上的水缸里添水,寒冬腊月里,还能在半山腰的小木屋里,生一团火,去去寒。每每思量起来,又如何不会念我的好?”
“名声是要靠积累的。若是在普通人中,逐渐累积了好名声,将来无论什么人往我身上泼脏水,都会有反击的空间和余地。”
“很多人总喜欢把修行者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拉的很远、很远,好像天与地一般。但其实,哪个修行者,曾经又不是普通人?哪怕是自己踏上了修行路,家里难道就没有几个亲戚朋友,还是寻常百姓?”
封林晩的这个办法很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