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寻欢的回答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阅尽千帆、历经人世间无数苦楚,他最终留给江湖的背影却是洒脱释然的一笑。
关于小李探花这个人物,世人吵吵闹闹地争论了半个多世纪,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然而时至今日,徐文光再回忆起当初对这个人物的印象时,首先想到的却是他满鬓风霜地站在昏暗的灯光下,微笑的轮廓依旧像是一个少年;
想到的是他身处险境之中,却能若无其事地淡定喝酒,并妙语连珠地讥讽那些伪君子和真小人。
有人苦大仇深地问他为何要回中原,李寻欢一本正经地说,“只因我对赵大爷您想念得紧”。
有人急着与他撇清关系,他淡然道,“惭愧,像您这么有‘身份’的朋友我真是一个也没有”。
李寻欢面对林仙儿的投怀送抱,叹着气掏出了刀子,说,“男人不喜欢这么主动的,而且,你其实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美”;
面对蔷薇夫人向他下毒,抢夺金丝软甲,他无奈地说,“其实夫人得到这件金丝甲也没有用的,因为就算将夫人分成两半,也决计穿不上它。”
他的这份豁达和放肆,让徐文光去读这本书的时候,虽然惊心动魄,却时不时地会心一笑。
时隔多年,再想起这个项目,徐文光既不想重新去编一个高大全的英雄,也不想去为这个人物做什么正名。
他只想在短暂的120分钟之内,用寥寥几笔,勾勒出自己心目中那个洒脱率性的江湖人。
能够做到这点,也就足够了。
徐文光一时兴起,索性拿着这本泛黄的线圈本回到桌边,细细地翻阅了起来。
看着看着,他的眼睛逐渐亮起。
——这个故事,很有趣!
当年的自己还不像现在这么老气横秋,有冲劲、有魄力,笔下的文字天马行空,充满了灵动的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