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页

小常识:中常侍是宦官。

之后说起来的王遇、张祐、苻承祖等十人,都是宦官。

拓跋濬被逗笑了,怀疑她故意拖延时间,以免事情发展到不可挽回的程度,其实冯有只是在逗他。

有道是捉奸捉双,拿贼拿赃,空口白牙就说某位太后与人有私情,除非能拿出私生子或信物,或是突然蹿升的职务做证据,否则就说诬陷。

而冯有说的这些宦官,都是从一年之内被提拔成王公的。如果要以官职突然蹿升作为她有男宠的证据,这些中常侍的升迁速度就是最好的反驳。他们只是好用,不是‘好用’。

冯有继续不急不缓的往下说,满朝文武事无巨细她都知道,就按照三公九卿、文武两班的顺序往下捋,朝会时前八排的官员,不论是出身(名士、寒门、大族)、籍贯、年龄、能力和优缺点,还有曾经的政绩和现在负责的事,在汉化这件事上的立场,谁与谁结党联姻,驻扎在全国各地的兵力。说完了朝堂中开始说全国各地,治理一方的官员,郡守和刺史都是文武兼备的职务。

魏国的过去、现在、展望未来。

都说的清清楚楚,娓娓道来,期间说累了,自己扯过马札来坐下。

政治可比八卦有意思,听着听着就从猜测她到底跟谁有私情转而开始估算起魏国的国力。国力是一个综合指数,皇帝们都会在心算。

所有昏君无法谎称自己勤政的原因也在于此,勤政的皇帝基本上都能记住这些事,年龄记不确切,误差也不会超过十岁,籍贯和能力一定会记得。几十人上百人的详细资料,全国各地的天气和赋税,不天天看奏章谁都记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