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3页

“最近怎么样?”

“你看我,屡试不中。”不是做判官需要通过判官的考试,城隍和其他工作也需要通过考试,阎君们考虑要不要把判官考试改叫‘科举’或‘法考’,但难得休息,搁置不提。

“什么?”

“房玄龄考过了判官,现在在京兆府,他本想去太学,太学祭酒与他谈论了一番,性情不相投。我和杜如晦,魏征,三人屡试不中,秦琼去海里……”她说了十几个人的下落。

李世民看过阴律,觉得写的不错,不宽仁但公正稳定,有些是阴间特色和特殊的情况:“你们怎么会考不过?”

“有一位屡试不中的前辈说,自身太固执,原则太强,心里刚强的人不容易考过。这考试如同削足适履,要么适应,要么削。”李昭无奈,她就觉得自己判的是对的!初试二试都对,到三试时面对那些错综复杂对错难分的案子,就麻烦了。

“负责编撰开皇律的官员到现在也没考过去。道德法律观念不符。”

“什么题目?可以泄题么?”

“可以啊。”李昭想了想,缩略了一下:“某朝末年朝纲混乱,官员苛求功绩媚上,吏卒鱼肉乡民,百姓民不聊生,劝谏的大臣被皇帝杀。民不聊生的百姓杀官造反,何罪。官员媚上逼死百姓,何罪。吏卒贪赃枉法,何罪。劝谏的大臣被皇帝杀,不劝谏的大臣,何罪。每一条都很长,总共这么厚。”她比划了一个戒指立起来那么厚。

“姐姐疏忽在何处?”

“我说杀官造反的百姓有罪可赦,但阴间认为生死关头杀人求生无罪,要饿死的人做什么都可以。官员和吏卒没错。我又说不劝谏的大臣苟且偷生,愧对王恩,这条也不全对。”

李世民无奈的看着姐姐:“唐国公当年没敢劝谏。”你把咱们阿耶都骂进去了。

李昭仰头看天,笑了笑:“忘了。”

“除了判官之外,有多少衙门需要通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