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4页

李世民想了想:“我忘了。应该是的。他的文章不错。”

武曌问:“曾祖杨令本,贞观年间官库部郎中、金州、沂州刺史,是个廉吏。

父杨玄琰,官蜀州司户,刺史衙吏,开元十七年,因罪下狱,卒于狱中。

时年杨玉环十岁,由叔父杨玄璬,河南府士曹参军抚养。是不是?”

别看这官职不高,家里可不穷。弘农杨氏的分支,名望很高,家传的做官治民的学问,甚至不能算是落魄贵族,只是暂时在蛰伏的贵族。公主结婚要请一个士曹参军养在家里的侄女参加,惠妃和皇帝一说要这个儿媳,皇帝就同意了。为什么?

只因为她姓杨,然后才是生的貌美,能歌善舞,善于吟诗作赋,才华横溢又伶俐。

杨玉环含泪顿首:“是。我父祖若知陛下挂念他们,必然感激不尽。”

李渊问:“你读过书么?”

“读过一些。上过私塾。”精通音律就得读书学诗,这样才能体会其中境界,融入乐曲中。

“既然读书就该知礼。”

杨玉环抽泣道:“三郎对妾一片赤诚,百般哀求,又以势相逼,妾承受不起,只能依从。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到如今落得如此下场。当初在马嵬坡,饮了金屑酒不见效,又被人缢杀。妾悔不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