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3页

要提到为什么大批文人主和,那就得说到南北两党。所谓的新党旧党,主要组成部分是南人和北人,不只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打仗对南方人的利益有利,打仗对北方人的利益有利。名义上同为宋臣,实际上各有私心。就好比是檀渊之盟前,江南王钦若希望皇帝去江南‘请幸金陵’,四川人陈尧叟‘请幸成都’。寇准作为一北方大汉,军中代表,建议皇帝直接去干!

只有战争才能给军队带来好处。平时都会被克扣军饷军需,被挑剔,非得是打仗才能扬眉吐气,大展身手。但是呢,打仗时立功的是武人,文人们虽然不敢上前线,但是很善于批评,认为国家栋梁的风头被抢了,认为武人需要监督批评。

高士廉和另外几个人把当前朝政党派简化成一个坐标轴,潘美和杨业在不远处喝闷酒,听了全程,十分难过。

文武和南北两种立场就变成了:北文/北武,南文/南武。

然后北文和北武互相鄙视但支持,试图排挤南人,看南武的战斗力来鄙视。南文对南武鄙视,不怎么支持,并极力打击北武。北武对南文南武蔑视。南武对此痛心疾首。

李世民看向窗外,好多草:-_-||

《旧唐书·本纪》部分近三十万字,到《新唐书》仅剩下九万字。

李治慢慢悠悠的问昔日的大臣们:“媚娘能为了我的坟茔兴风雨。你们真不能对欧阳修略加小惩么?”坟茔是自谦。

大臣一起摇头,真的不能。

李治沉吟再三:“李隆基所修《贞观政要》还好,却不算是史书,我打算为父亲重修史书,不外传,只留作私藏,诸位可愿祝我一臂之力?”

所有私藏的东西都能流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