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4页

“不能。”欧阳修还没听说过逻辑这个词,但他心里已有这个概念:“唐朝的皇室,难以以‘常理、礼法’来推断。”

就你们干的这些事,我很难通过动机、事实、是非、结果来衡量某件事的真伪。

武曌道:“你受学识所限,重文轻武在所难免。”

欧阳修反问道:“难道穷兵黩武是百姓之福吗?则天皇后执政多年,深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发兵二字说来简单,背后搜刮百姓,加增赋税,抽调壮丁,折损国家元气,耗尽府库,焉能妄动。辽国以战获利,宋国以不战获利。”

二人就以打仗为借口吵了半天,则天皇后因为执政期间没能打出什么大获全胜又狠赚一笔的战争而未能获胜。欧阳修不是主和派,他属于谨慎派。

打仗很难打出什么好处来,强行按照经济来算账的话,都能说是劳民伤财。尤其是用人口和国库收入来举例,反面教材就是汉武帝,把人口和国库都耗空了。

武则天到底还是惜才,看见才子哪怕不能为自己所用,也很喜欢。更何况他写了那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单凭这一句话,就可以原谅他造谣生事的事,只是有点想将欧阳修的原话转告给汉武帝,不知道他会作何感想。

唔,他大概已经猜到了,毕竟资治通鉴里把他说的就很不好。宋朝这些文人们虽然立场不同,在主战主和、新党旧党之间上有摩擦,但都整齐划一的认为——汉武帝穷兵黩武!史书具有教化的功能,著史者需要他的君主进行政治教化。

武曌比较喜欢司马光的评价: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

驾驭天下这个词真棒。

欧阳修突然发现阴间的太史台有他们修的史书!好!每天跑去借阅,看了一年多慢慢看完,有许多事又看到了新的解释。偶尔会有人前来拜访,互通姓名时大多是些前朝名流,其中最令人崇敬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三人就古文运动展开热烈探讨,互相之间稍有意见不合之处,也可以一笑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