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7页

接下来要他解释解释,在位仅一年,连续二十六次拜宰执大臣。大臣们彼此勾心斗角,皇帝就应该不动如山,哪能轻易更迭。陈东发动数万人伏阙上书,杀内侍,殴击宰相李邦彦,丢不丢人!!

“李纲干什么了你就说他惟辟作福,惟辟作威?”

赵桓哭拜在地:“三十年苦寒岁月,无一日不悔恨哀痛。只是怕不能魂归故里,要长久的留在金国,故而不死。如果早知道魂魄能与列祖列宗相见,赵桓一定早早的自尽以谢天下。”

一直都认为魂魄会停留在埋骨之处,根据说法不同,有些人认为魂魄只能住在骨殖上坟茔中,有些人认为魂魄只能在骨殖附近出没,但都没说鬼魂能扔下尸体自己回国。孤魂野鬼没有祭祀,没有阴宅,会有风霜雨雪的摧残和无尽的饥饿。

哦,赵桓不自杀的唯一原因是怕死,他可没想那么多,自杀根本不在选择范围之内。

赵佶誊抄了这一页书,放下笔来,怒道:“不肖子!当年朕让你严阵以待,你重用郭京那神棍!”

赵光义缓步走过去,拿起来看了看,字依然是好字,一脚吧他从椅子上踹掉下去:“闭嘴!事到临头急于逊位,又逃到南方,说这些屁话!”

赵佶开始争论,他本来想让儿子力挽狂澜,给他一个机会。

赵桓一看父亲落地,心里的大石头也落地了。

他很善于察言观色,无论是继位前,还是被抓走之后……开始痛哭流涕泣不成声的抓着太宗的衣摆诉苦,从父亲一直都想废太子,对自己疏于管教,不给自己好老师开始说起,又说道父亲指定的老师在朝政的错误,还有自己大哭不肯继位时被强行黄袍加身。

“……哪有这样的父皇……呜呜呜呜……我虽无能,非我之过。赵桓执政反复无常,是我没学过。徽宗和群臣议论朝政时,赵桓一直在东宫战战兢兢,唯有顺从而已。”

赵曙:“噗。”太熟悉了。自己也是这样。被强行拥立……这难道是陈桥兵变之后留下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