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与“初”同义,“五”与“午”相通,按着地支推算,五月为“午”月,所以初五日为“端午”。

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这说明了人们要进入一个苦难的时节了。

从先秦起就有“恶五月”的说法。在《礼记月令》可以看到,“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

说五月这个季节是,“阴阳争,气血散”,“暖气始盛,虫蠹并兴”。

后来了有着“善正月,恶五月”的说法。从农历五月开始,天气开始逐渐湿热,蜈蜙、蛐蜒、蛇、蝎、蚊、蝇之类肆虐。多有病毒瘟疫,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因此是五月被视为“恶月”。

端午处于五月之初,自然也被视为“恶日”。

有一个人更让这一天充满了浓郁的历史色彩,他就是屈原。

在公元前278年的这一天,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投汨罗江而死,大家为了纪念他,开始积极地过起端午节。

“所以在这一天,我们能做的当然不只是吃粽子,”云子诺看了一看吃货大蛇,“过五月五的本意,其实是要驱赶病害。为此,人们纷纷贴上钟馗的画像,并将红纸剪成葫芦或者五毒的样子,用来镇宅。也会将菖蒲、艾草插在街道门旁,以来驱邪。”

郁阳也补充着,“此外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单就北平来说吧,元代的时候,大都城内要举行‘赛关大会。’这是说人们将会用各种兽皮缝制、染绘成关羽的样子,然后齐聚在一起展示这种画像,进行比赛。着大抵是因为他们极为重视义气,所以对于关羽极为推崇。

而明代以来,端午节又是女儿节。那天少女佩戴灵符,头簪石榴花,而已经结婚的妇女归宁回家,所以称为女儿节。这个习俗一直保留到了建国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