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封的家乡在华山脚下的一个小村里,他四岁时亲生母亲过世,之后六年在奶奶的庇护下,还有一段安宁的日子。可是自从十岁奶奶过世,父亲再娶了一个妻子,后妈马上又生下一个儿子之后,他在家中就变成了透明人。
有好吃的先供着小儿子,有好玩的先供着小儿子。
好吧,木封自问他是歹竹出好笋,对于吃喝玩乐的要求不高,而他也真看不上这些玩乐的东西。但谁想到等他高三,他的异母弟弟七岁要上小学了,他的父亲居然连他读书的权力也要剥夺。
家里又不是弹尽粮绝,为什么他要出去打工无条件资助那小子上小学,况且木志强才上小学而已,能要多少钱。如果不是后妈愣是想要买从广粤来的花衣服,开销一定是够的。所以,木封认为父亲的思维一点也不符合正常人的逻辑,这摆明了是不想让他读大学。
1983年,高考才恢复了几年,几乎所有人都以考上大学为荣!家里出了一个大学生,谁不是欢呼雀跃的?
这年头考大学一点也不容易,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参加高考要先参加预考,这一关就能刷掉三分之二或者一半以上的考生。
虽然木封的语文成绩不是很理想,还有从今年开始要按照100比例记入总分的英文成绩也不是很稳定,但是从预考的结果来看,他稳居他们这一带的第一名。这种情况下,他父亲竟然一点也不支持他上大学,不说木封了,就连村里其他人也都说木父被鬼迷了心窍。
对于一个数学方面极为出色的理科学霸来说,木封一直无法理解他父亲的逻辑,他爸绝对是被后妈破开过脑袋,把他脑中的神经血管都打结了,才会变得这样不可理喻。
不蒸包子争口气,木封在高考中发挥出了超长的水平,终于克服了他对之乎者也的头痛,不再让语文拖后腿地考入了京城大学。
京城大学是全国最知名的高校之一,小村子出了一个状元式的人物,他的父亲总算不能与全村为敌,不让他去读书。更重要的是通知书是寄到学校,木父与后妈都插手不了。
而木封也考虑周全,把连木父最后能做手脚的关于他要把户口迁到学校去的一事,提早与村里的领导交涉了。在这个大学生很光荣的年代里,村里领导们也绝不能答应让木父毁了前途无量的木封,这就是整个村子的丑闻了。
就这样,木封几乎没有花多少心思与木父斗智斗勇,四两拨千斤地就请好心人们帮他搞定了。木父最多能做的是不给木封一分钱,他果然也放出狠话来,只要木封敢离开就不认木封这个儿子。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真是与常人的思维完全相违背。木封不理解他的父亲,如果父亲不喜欢自己,不想供自己读书,可是木封从来没有想过能从他手里要到学费与生活费。
而木封隐约不想承认的,却在前几个晚上终于偷听到了一个理由。他的父亲厌恶他,就是见不得他好,木建国知道读大学,特别是京城大学这是十分光荣的事情,那就更不愿意这样的好事落到木封身上,说是以后就不能掌控他了。这哪里是对待儿子,分明就是对待一个仇人。
是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呢?好像从木封记事开始,他与父亲就不亲近。可是偏偏奶奶过世之后,外公又不能把他直接接走,这里面的原因,外公不愿说,木封也不能多问。
外公只是说等吧,等到木封十八岁考上了大学,就能脱离这个家了。木封从不怀疑自己能做到这一点,尽管从小的学习环境就不怎么样,但他还是一路以优异的成绩念了上来,更是在高考中也脱颖而出。
木建国也是搞笑,他以为真能困住自己,他那个脑子,想要做什么之前自己就已经留好后手了。
木封看着想要继续破口大骂的木建国,摇摇头,懒得再说什么,头也不回地出了门。任何感情都是双向的,作为人子的义务他还会承担,但也只剩下义务了,而那些渴望的父爱已经在这些年中都被消磨殆尽。不认就不认吧,他们父子两人可能都有些天性薄凉。
木封毫不留恋地走了,他带着少许行李还有外公给的30元,坐上了火车。不是前往京城,而是前往洛阳。
在这之前,木封已经仔细打听过在京城的生活开销。
京城大学学费每年20元,住宿费全免,教材费根据每个科系而不同,每个月有学校发给学生的10元补贴。
按照普通学生的生活开销,早饭五分钱就能吃稀饭、油条、包子,中饭一角五分,有半斤米饭与一个荤菜,晚饭与中饭差不多。这么一来,一天的伙食能控制在三角左右,一个月也才九元,正好是学校发的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