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多月之后,农庄传来了丰收的好消息。
包拯亲自去看过之后,当天就进宫面见了皇帝,然后皇帝就激动地叫上了户部的几个擅长农业的大臣,一群人浩浩荡荡地来到了农庄。
在询问过种地的人,以及亲眼目睹他们将粮食从地里收获称重,确认事情的真实性之后,户部的几个大臣顾不上弄脏衣服,捧着刚刚收获的土豆神情几近癫狂。
皇帝也激动得无以复加。
这可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作为推行新粮种的皇帝,日后在史书上也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就是不说日后,眼下襄阳王暗中筹划谋反一事,也会在新粮种被推行后受阻。
“包卿,是何人献上的新粮种?他想要什么我都可以赏他。”
虽然皇帝的话说的夸张,但是有这一句承诺,封个侯爵,享朝廷供奉绝不是问题。
包拯闻言答道:“皇上,对方乃是一位隐士高人,她不慕名利,只求一件事。”
“什么?”皇帝追问。
“她有医书百本,恳请皇上建书馆一座,将她所著医书收录其中,供天下百姓免费阅读。”
皇帝闻言一愣,然后笑道:“既然是书馆,只有百本医书恐怕不够,宫中典籍也尽数抄录其中罢。”
包拯大喜谢恩。
他知道有皇帝带头,底下的臣子肯定也会纷纷效仿,届时,这座书馆必定汇集百家之长,这对于天下求知若渴的百姓来说都是一件大幸事。
拾音在开封府一边等待着好消息,一边试图向白玉堂传授医术。
白玉堂对医学没有天赋,听得头昏脑胀的,一听说包拯他们回来了,立马迎了出去。
然后就在包拯身边看到了穿着私服的皇帝。
白玉堂之前见过皇帝,自然一眼就认出来了。
“参见皇上。”
“白五侠不必多礼。”皇帝笑笑,然后往他身后看去,只看到了拾音。
而拾音直接装作在椅子上打瞌睡,皇帝多看了她几眼,觉得这姑娘长得真可爱,还是不要打扰她睡觉了。
“包卿,你所说的隐士高人不会是白五侠吧?”
包拯也很无奈,本来以为皇帝已经回宫去了,谁知道皇帝对包拯所说的高人太感兴趣,并没有被包拯的太极打消想见对方的念头,虚晃一枪,换了身衣服跟在包拯身后一起过来了。
但现在看,这里除了老熟人,就只有一个小姑娘。
皇帝想总不能是这个小姑娘吧?
“包卿,朕是真想见见那位高人。”皇帝转身试图说服包拯:“请你转告他,他的要求,朕一定会办到,只希望能见他一面。”
就在皇帝说话的时候,周围的一切突然变成了金色。
这一变化惊到了所有人,然后发现原来是头顶不知何时汇集了一片金色的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