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页

宣传短片的一开始,是古人们,从蛮荒时代的石刻,再到隋唐时代的雕版印刷术,宋代的活字印刷术,再到现代的光刻技术。

然后画面一转,又出现原始部落的兽皮编织,再到东周时代的刺绣工艺,宋代黄道婆改良纺织技术。

最后出现一台设备,在快速又精确的编织着一匹“布”,而在布一侧,标着4060纳米的尺寸。

研究纳米光电子的陈海深,拧了一下自己的大腿,一阵刺痛感,让他清醒过来,他有些惊魂未定地转过头:

“老王,这东西?”

王存节也是一脸的不淡定,随即:“这个真的不好说,听说哈佛大学的查尔斯·李波教授,在这方面进行过非常多的研究,只是当年产业界并没有采用纳米线的路线,而是走湿法光刻的路线。”

而在场的不少人中,包括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的研究员陈立桅、湘省大学特聘教授段镶锋、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郑耿峰、水木大学物理系教授范守善,都是查尔斯·李波的学生。

他们都从事纳米材料的相关科研方向,看完了宣传短片后,就知道燧人公司走的技术路线是什么了,同时也明白了这个技术的关键。

纳米线半导体的关键,在于材料的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如果没有办法提供大规模纳米线材料,那这个技术不可能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突然陈海深反应过来,然后激动不已地说道:“老王,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额……你明白什么了?”王存节一头雾水。

脸色涨红的陈海深,语气微微颤抖:“玻璃光盘的铝纳米线网格,我知道这个纳米线网格是怎么来的了。”

被一提醒,王存节也反应过来了,同时他心里面掀起了惊涛骇浪,原来燧人公司早有准备。

又联想到目前已经大规模量产的玻璃光盘,也就是说燧人公司的纳米线生产技术,应该早就可以工业化了。

在场的人都是聪明人,很快他们就将玻璃光盘和纳米线技术联系起来,推理出燧人公司基本大规模量产纳米线的技术。

黄修远环视所有人,缓缓开口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