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技术的进步,老版本的长12,整体成本是9200万一枚(不含航天设备和物资),平均每吨有效载荷的成本,大约是176万,即每公斤1760元。
这是目前全球众多运载火箭中,运输成本最低的一款。
比起西洲航天局的运载火箭,在近地轨道上每公斤的运输成本,达到了1万米元,堪称全球最贵。
然后就是露西亚的7400米元每公斤、东瀛的7000米元每公斤、天竺的3500米元每公斤。
而刚刚进入研发阶段的猎鹰运载火箭,号称可以做到每公斤1500~2400米元。
显然在载荷比、单位成本上,高能燃料带来的加成,和一众同行拉开了明显的距离。
毕竟每公斤1760华元,才相当于301米元,除非国外同行的运载火箭,也拥有差不多的高能燃料,不然可重复利用的猎鹰运载火箭,就是他们成本的底线。
哪怕马斯克愿意赔本赚吆喝,猎鹰运载火箭的运输成本,最多压到800米元每公斤左右,前提是可以回收10次以上。
如果说老版本的长12,是华国航天领域的小试牛刀,那新版本的长12,就是该款运载火箭的新高峰。
虽然为了实现重复利用,长12的造价提升到124亿一枚,但是每成功回收一次芯一级,就可以减少很大一部分的成本。
从长12各部分的造价上来看,芯一级造价是7600万左右,如果成功回收一次,就意味着成本剩下二分之一。
成功回收10次,成本就是十分之一。
而且新版本的长12,有效载荷又小幅度提升了一些,达到了543吨左右。
这种成本优势,有利于国内在航天领域的发展,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比对手更加的游刃有余。
想想就知道其中的差距,对手的发射成本,至少是长12的三倍以上。
这意味着,同样的发射规模下,我方只需要付出三分之一以下的成本;而在同样的投资规模下,我方则可以发射至少三倍于对手的航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