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页

进入冷冻冬眠状态后,实验体一旦冷冻时间达到1000天左右,就会出现一种奇怪的状况,即记忆缺失。

根据黄修远记忆中的实验数据,冷冻超过1000天,大脑会永久性损失20~40的记忆量。

而且随着冷冻时间的延长,记忆的损失率越大,一旦超过10年,记忆基本只剩下1~4左右。

这种现象,被称为冷冻擦除。

研究人员深入研究后,发现人脑的记忆神经元中,有一部分结构,由于长期得不到热交换,会出现“自解”的情况。

本来按照人类正常的生活状况,人脑的记忆神经元,虽然可以长期记忆很多信息,却需要定期通过整理,擦除和重点记忆一些信息。

但是冷冻冬眠打断了这个过程,擦除就是神经元的某些结构出现改变,而重点记忆,则是在神经元结构变化之前,通过另一种转变,实现信息的传递。

可以将人脑理解为u盘,如果长期不使用u盘,内部的数据就会逐步消失,甚至最后彻底报废。

因此需要定期,将这些记忆中的重点信息,转移到新的u盘中。

第五百六十八章 困难重重

这种特殊的机制,导致人体在冷冻期间,无法完成记忆,从神经元的老结构,向新结构的转变。

基于这种情况,便出现了记忆缺失的情况。

现在实验室的研究,还没有冷冻超过三年,自然不会发现这种情况,最多出现一些记忆模糊,或者微量片段丢失。

而人类的记忆,还有一个特殊的机制,叫做“片段连锁”。

即某一段记忆,如果缺失量没有超过1,或者缺失量虽然超过1,但在5以内,又加上缺失记忆明显不连贯,就不会感到明显的失忆。

这主要和人类记忆的机制有关系,人类的记忆往往是三维立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