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页

孙思路启动电车,拉着一台设备来到101号井,这个设备类似于一个金属圆筒,高度在24米左右,直径为16米。

这是发电机组的地面部分,只见孙思路将一节1米长的温差发电管道,插入其中,然后按下开关,这一节温差发电管道缓缓向下。

紧接着是第二节、第三节……

直到二十节温差发电管道组装好,接下来就是泡沫硅钢管道,同样是一节一节组装。

傍晚匆匆吃了快餐后,宋思路继续工作,直到晚上八点多,最后一节泡沫硅钢管道才组装完成。

实际上泡沫硅钢管道的直径,比温差发电管道小很多,直径只有2厘米左右主要是拉住发电管道,幸好月球重力比较低,减少了材料本身质量的重力效应。

完成地下部分,接下来他测试了一下发电效果,输出功率稳定在每小时1千千瓦的水平,这符合设计功率。

发电站正以每2天增加一台温差发动机的速度,一点点完善着。

估计在11月10日前后,就可以完成虹湾平原一号热井温差发电站的建设,接下来还会建设虹湾平原五号热井、虹湾平原八号热井,形成总发电功率57万千瓦的地热温差发电群。

实际上,虹湾平原边缘区域的地热能非常丰富,只是受限于材料问题,目前温差发电需要的热电材料,无法在超过627摄氏度的环境下工作。

特别是压强相对比较大的地下环境下,为了保证温差发电系统可以长期稳定工作,只能选择400~500摄氏度的温度区间,这极大的削弱了发电效率。

要是可以利用1000摄氏度左右的地下热井,那虹湾平原的地热能开发潜力,将提升到每年30~50亿千瓦。

只可惜热电材料承受不住这种温度。

很多现实中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材料的问题。

如果热电材料可以承受5000摄氏度的高温,那人类就算没有太阳能,也可以开采地层深处的地热能。

材料是技术发展过程中,一个避不开的问题。